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5月2日。1895年的今天,在北京發生了著名的公車上書。1942年的這一天,毛主席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今天還是達·芬奇、大作曲家施光南,還有民國著名的大才子、僧人蘇曼殊的祭日,也是恐怖分子頭目本·拉登被擊斃的日子。
<h3>| 公車上書 |</h3>
1895年的今天,來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各省舉子出於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反對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上書朝廷,史稱公車上書。1895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倒黴的一年。1840年鴉片戰爭驚醒了沉睡的中國,當時從經濟規模的角度來看中國還是最強大的,但從社會經濟形態來講,中國還停滯在傳統農業社會,而歐美各國已進入近代工業社會。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透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建成了亞洲最強大的海軍和陸軍,工業也是蓬勃發展,成為初步近代化的國家。1894年,中國和鄰居日本對賭國運,在甲午戰爭這場豪賭中,日本贏了,我們輸了。在這場豪賭中我們不光輸了錢,輸了士氣,還輸了整個國運,進入最危急的時刻。中國的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一直都有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所以來北京趕考的舉子就發起了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正式拉開了中國百日維新或者叫戊戌變法的序幕。從歷史的角度,公車上書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是中國必須改革,這是肯定的。當時國家已經衰落到如此地步,改革的要求迫在眉睫,所以知識分子要求改革,老百姓要求圖強,皇帝也要求改革。另一方面由於大家都沒有經驗,尤其是皇帝太年輕,輕信了康有為這些人。康有為年輕時在家鄉就被稱為妄人,滿嘴跑火車,不是一個真正負責任的知識分子。他自己沒有讀過那麼多西方書籍,也沒出過國,外國的事情全都是道聽途說來的,但是光緒皇帝非常信任他。其實改革不應該這樣“一刀切”:老臣全都不信,偏聽偏信幾個新人。在康有為等人的建議下,光緒皇帝百日之內發出七十多道閉門造車的詔書。但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改革必須循序漸進。過於激進的改革往往導致非常負面的影響,以失敗告終。
1901年之後慈禧太后在清末新政時期實施的政策,包括袁世凱上臺後實施的政策,就是戊戌變法時追求的那些東西,只不過由一些老成持重的人來操作的時候,不像那些對管理國家毫無經驗的幼稚的知識分子那樣激進。中國後來的改革遵循了維新的道路,只是那時國運已去,而日本早已拿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