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排外的政策唱反調,他得到的是上司無情的訓斥與排擠。其次作為身經百戰的宿將,他決不相信那種刀槍不入的低階騙術,更憎恨那些他認為開啟禍端“四處焚掠”的“亂民”。所以當他奉命去制止義和團扒鐵路、毀電線、燒機器時,便進行了無情的鎮壓,就此被義和團恨之入骨。因此雖然他在天津保衛戰中率軍與八國聯軍拼死惡戰,其斬獲、傷亡均較別軍為多,連敵軍也承認“自與中國交兵以來,從未遇此勇悍之軍”,卻被朝廷安上了收了敵人八十萬兩黃金,出賣了大沽口炮臺的莫須有的罪名,遭到惡意誣陷與彈劾。
7月9日在八里臺與八國聯軍進行最後一場決死之戰,在三面夾擊之下,他決心一死以報國,所以穿戴整齊之後便橫刀立馬站在八里臺橋頭。然後他冒著槍林彈雨,身先士卒,浴血奮戰。他的雙腿被打傷、戰馬被打死,猶忍死力戰,直至腹破腸出、頭胸中彈才轟然倒地壯烈犧牲。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扼腕嘆息的結局啊!天津保衛戰的頂樑柱聶士成一死,戰況便馬上惡化。八國聯軍於7月13日發起進攻,天津城於第二天便告淪陷。如今有關天津保衛戰所有參與者的名字,幾乎都被歷史所淡忘了,只有聶士成的名字留了下來。位於天津八里臺的那座小小的木橋有一個悲壯的名字,叫聶公橋,它銘刻著那段催人淚下的故事,也提醒著人們真正的愛國將領是不會被歷史遺忘的。
<h4>|國民政府誓師北伐|</h4>
1926年的這一天,國民政府門前旗幡招展,國民革命軍在廣州正式誓師北伐。這次北伐跟之前孫中山先生在世時的歷次戰爭都不一樣,這一次可以說是士氣高昂,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場必勝的戰役。當時中國的南方,尤其廣東、廣西已經徹底統一起來,大家眾志成城,跟當年孫中山先生在世時大家各懷鬼胎不一樣。當時的國民革命軍集中了南方最重要的七個軍,其中最能打的是第一、第四和第七軍。黃埔軍校的建立對於國民黨來說是一個戰略性的轉折,第一軍以黃埔軍校的學生軍為主,國民黨從此終於有了自己的黨軍。由粵軍組成的第四軍後來在北伐戰爭中被稱作“鐵軍”,第四軍裡有一個由共產黨指揮的獨立團——葉挺獨立團,由於葉挺獨立團戰功赫赫,再加上第四軍其他部隊的努力,這支部隊在北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後就是廣西部隊——由李宗仁、白崇禧指揮的第七軍,是非常精銳的部隊,在北伐戰爭中被稱為“鋼軍”。
前面說的這三個軍是北伐能夠取勝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我覺得北伐能夠取得勝利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當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