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 (第3/4頁)
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活。但是你再躲避世俗的那些苟且,畢竟還要生活,還要考慮到經濟問題,還有身份的問題。這些問題糾纏在一起,最終導致了顧城的生活支離破碎。英兒需要身份,一個是她在紐西蘭的身份,另一個就是她在顧城面前的身份,因為顧城是有太太的,他的太太就是謝燁,而且兩人是經歷了那麼浪漫的愛情才最終在一起的。而謝燁自己也面臨著身份的問題,她也覺得這個理想中的世界幻滅了,或者說激流島其實並不是她的理想,她想去德國這樣的地方,過更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其實大部分人都沒法兒適應這樣的生活,當然很多藝術家年輕的時候,都會對人生充滿各種幻想,畢加索也好、顧城也好,都有這樣的問題,但是這些幻想很多時候都是不切實際的。
到了最後,所有的一切還是要回歸現實。英兒為了拿到紐西蘭綠卡,要嫁給島上一個五十多歲的外國人。而謝燁也覺得自己其實應該跟一個更正常的人在一起,她在德國有一個朋友,謝燁和他已經說好了,如果能離開這個小島就嫁給那個人。那顧城怎麼辦?瞭解顧城的人,包括謝燁以及謝燁的那位德國朋友,都跟顧城講過,要不然你把英兒殺了,然後你自殺,那你的人生就結束了。顧城最後寫了一本小說叫《英兒》,這本書我也看過,文筆非常潮溼、美好。而顧城最後的選擇卻是殺了自己的原配妻子謝燁,然後自殺。當然很多人從正常的世俗和道德觀念的角度會給予他無盡的批判,在任何時候漠視他人的生命,我覺得都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從一個因為一場“事故”來到人間的詩人的角度去看的話,我還是覺得內心充滿了悲愴。
我記得那天的報紙對這個訊息的報道,整張報紙只有一個大黑框,上面寫著四個字——“詩人死了”。當時我對著那份報紙默默地看了一整天,然後寫了一個長達十五分鐘的組曲。我這一生寫音樂從來沒有那麼快過,我自己實際上也很少去寫那種完全沒有技術的,甚至連節奏都沒有的,充滿了傾訴慾望的音樂。後來這個組曲也收到了我的作品集《青春無悔》當中,這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曲,一共有三首,分別是《白衣飄飄的年代》《月亮》和《回聲》。
這幾首組曲發表以後的反響也很好,顧城的母親還給我打過一個電話,她說:“謝謝你!曉松。感謝今天你還記得他。”我說:“要感謝的是顧城,不是我,是他點亮了我們那個時代。”顧城最後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當然歷史上很多著名的詩人也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早早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管是普希金決鬥的方式、裴多菲死於亂軍之中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