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貢監便是地方州府縣學向國子監貢送的優秀生源。
歷史上還有一種例監,是專門為富商子弟開放的入學通道,以家中向朝廷繳納一定數額的錢糧或戰馬入學,但例監要到景泰年間才會開放。
國子監的報名方式與後世的相差也不太大。
陳堪自吏部開具具貼與憑保證明身份,來到國子監之後將這兩樣東西交給博士存檔。
為了避免被人冒名頂替,還要仔細核對生員的籍貫,姓名,年齡,戶等,團貌。
沒錯,大明朝就有團貌一說,陳堪的戶籍上面寫得很清楚,面白,容貌甚偉,身體健全,右耳下有黑子。
就是說,陳堪的膚色偏白,相貌英俊,沒有殘疾,右邊耳朵下面有一顆小痣。
逐樣比對過後,陳堪才能辦理入學手續。
而一個監生,在進了國子監之後,需得花費一年半的時間,在正義,崇志,廣業三堂熟習儒經。
文理順暢者,才能升入修道,誠心二堂學習歷史,學習時間同樣是一年半。
文理俱優者,才能升入率性堂深造。
修夠八分的學分之後,就可以參加到歷事監生的行列,也就是到各個衙門打下手,提前學習政務。
在此期間,監生們可以自由參加科舉,也可以歷事把資歷混夠,等待朝廷直接授官。
簡而言之,想要從國子監畢業,沒個十年八年的想都別想。
這就是陳堪鬱悶的原因。
科舉沒考中進士而做官者,要麼是在國子監把資歷混夠了,要麼就是倖進。
而這兩種做官的方式,不論哪一種,除非祖墳冒青煙,不然基本上就沒了成為一部正印堂官的資格。
自宋朝科舉制度成型以來,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官,走什麼樣的晉升通道,其中規則早已被前人定得死死的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但例外之所以被稱之為例外,就是因為太少了,少到需要史家大書特書的地步。
陳堪是穿越者,但他從來沒覺得他就比大明的人聰明,也從來沒覺得自己一定會成為那個例外。
畢竟,在後世陳堪連刮刮樂都沒中過。
在一位面色相當嚴肅,臉長得像板磚的博士的帶領下,陳堪完成了一系列任務,成功爆出三件裝備。
一件天青色的校服,一塊方巾,一方刻有監生名字的小印。
校服名叫玉色襴衫,方巾名叫四方平定巾,小印名叫監生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