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這張網的正中心,就是陳堪自己。
現在這張網還很脆弱,但陳堪相信,總有一天,這張網會變得堅不可摧!
當在京師的大將軍們在合約上都簽上自己的名字,摁過手印之後。
張信招了招手,各種山珍海味便像流水一般被抬了上來。
侯府裡蓄養的歌舞伎來到課堂,開始為食客們表演起助興的節目。
沐晟主動同陳堪攀談道:“你提議的改土歸流之策,陛下與吏部已經同意了,本將過幾天回去雲南,會率先挑選幾個府縣開始實行。”
陳堪朝沐晟舉杯示意,問道:“侯爺要回雲南了嗎?”
沐晟道:“雲南的局勢混亂,本將不能長時間逗留京師,能回來看一眼,已經很滿足了。”
陳堪點點頭:“那小子便先恭賀侯爺馬到功成旗開得勝了。”
“借你吉言,本將也希望雲南的混亂局勢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掉。”
二人乾巴巴地聊了幾句,氣氛遠談不上熱烈。
沐晟忽然感慨道:“陳小子,你是個有能力的,將來在邊疆之事上若是有什麼好的點子,千萬不要藏著掖著,守在邊疆的將士們,日子並不好過。”
陳堪點點頭,並未多言。
其實縱觀整個大明朝,不止是邊軍,而是所有軍戶的日子都不好過。
大明朝的軍制是衛所制度。
太祖爺當初成立這個制度時,本意是為寓兵於農。
軍戶世家,父死子繼,軍事素養亦可父傳子,子傳孫,這樣大軍的戰力也能有保障,軍戶在戰時為兵,閒時為農。
朝廷養百萬兵,可不靡費百姓一粒糧食。
不得不說,太祖爺在位時,衛所制度確實為大明軍隊的百戰百勝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與基礎。
並且,太祖爺連軍戶繁重的生活負擔也考慮到了,給出了很好的補償。
多給土地,免除差役。
同時,軍戶上升渠道也比普通百姓要容易,只要在戰場上立功,就能封官封爵。
照理說這完全算得上一個利於民生,利於強軍,兩全其美的政策。
但理想是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太祖爺什麼都考慮到了,唯獨沒有考慮到人心。
時間一久,衛所制度強大的弊端就爆發出來了,首先是權力過於集中,衛所軍官對軍戶手握生殺大權。
這就導致軍官們役使軍戶如役奴婢,不僅大肆侵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