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說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奉系軍閥。當時國民黨蔣介石並沒有完成北伐,實際上奉軍即東北軍只是退到關外了,北伐只是打到了山海關,基本上控制了關內,國民政府尚未統一全國,因為此時東北那麼大一塊兒地方還在奉軍的統治之下。如果國民黨軍隊繼續出關北伐,東北各地就會打得很殘破。所以張學良在1928年的時候,自己主動通電全國宣告東北易幟,換下原來的北洋旗,升起青天白日旗,服從中央政府,這個貢獻是巨大的。實際上直至張學良宣告東北易幟,中國才算真正完成了統一。這是因為全國人民需要統一,張學良又能從善如流,從而做出了這個最大的貢獻。1930年中原大戰,這是民國時期最大的一次軍閥混戰,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在最後關鍵時刻發出一封電報,表示支援中央政府支援蔣,結束了混戰狀態,這也是張學良的一個重大貢獻,因為中原大戰打得非常慘烈,雙方傷亡數十萬。最激烈的時候在隴海前線,中央軍和馮玉祥的西北軍雙方一天之內就發射了四萬發炮彈。對比一下抗戰時期的淞滬戰役,當時雙方也是百萬大軍,我軍最激烈的時候一天發射了兩萬發炮彈,可見那場戰役多麼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最後通電支援中央政府,結束了戰爭。因為當時兩方打得不相上下,張學良擁軍四十萬在關外,這時候他要是說支援誰,那肯定另一方就輸了。所以張學良又立下了一大功勞,結束了民國時期最大的一場軍閥混戰,他的聲威也由此達到了最高點,黃河以北都歸他了。蔣和他達成了協議,他做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地位僅次於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在中原大戰結束後來到南京,年方29歲,那時候因為沒有南京長江大橋,火車沿著津浦線只能開到浦口,然後再下車上船擺渡過江。當時全體國民黨大佬、全體中央委員竟然過江迎接29歲的張學良。張學良的船過江的時候,長江江面上所有的軍艦跟民船都一齊鳴響汽笛向張學良致敬。船到南京,蔣介石親自迎接張學良,拉著張學良就上了中山陵,兩人在那兒結拜成為兄弟。那時候蔣40多歲,張學良29歲,張學良到了人生的最高潮,全國人民都誇獎他。
“九一八”,這也許是人生的巧合,或者叫人生的因緣際會,1930年9月18日的時候,張學良到了人生的最高點,緊接著一年後1931年9月18日降到了人生最低點。東北軍不戰而退,導致整個東北被日本佔領,張學良被全國人民痛罵。當然後來很多人說是蔣下令不抗日,可是在張學良晚年的時候,他多次在各種採訪裡親口證實蔣當時並沒有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