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聖人隕落 (第3/3頁)
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且不單是對中國,而且對整個世界。
據說,孔子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列為“十大世界文化名人”之首。十大世界文化名人,分別是孔子(中國)、柏拉圖(希臘)、亞里士多德(希臘)、哥白尼(波蘭)、牛頓(英國)、達爾文(英國)、培根(英國)、阿奎納(義大利)、伏爾泰(法國)、康德(德國)。
中國雖然只佔了一位,但排名第一,孔子。
孔子絕對是春秋時期最博學的學者,因此,他才敢修《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並編著《春秋》。
孔子去世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尤其是西漢以後,被尊為聖人,也被譽為萬世師表。
魯國為孔子舉辦了隆重的國喪,這個當然也得到了季孫肥的首肯。喪禮由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公西華主持,魯國國君魯哀公親自宣讀了悼詞。
在悼詞中,魯哀公直呼孔子為“尼父”。
活著時,魯國沒有重用孔子。如今孔子死了,卻被國君認了當爹?
這當然不是的,我們一直在說,先秦春秋時期,人們會對一些德高望重的賢人在其稱謂後面加上一個父字,這是一種尊稱。在春秋時期,有不少帶父字的牛人,如楚國的觀丁父,晉國的陽處父等等。
帝王為突出對德高望重的重臣的尊重,會要求自己“事之如父”,這個父,就是尊重的意思。如周武王時期,尊太師姜尚為“師尚父”。齊桓公時期,尊相國管仲為“仲父”。戰國時期,秦昭王稱范雎為“叔父”,秦王嬴政稱呂不韋為“仲父”;秦末時期,項羽稱范增為“亞父”;三國時孫策尊張昭為仲父,劉備尊秦宓為“仲父”等等。
這裡,魯哀公尊稱孔子為“尼父”,是因為尼是孔子的字,後面加上一個父字,是突出對孔子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