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兔毛被 (第3/5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裴凜之笑意更深了:“好,午後便能去。”
蕭彧問:“朝飯吃了嗎?在鍋裡溫著,你回來時冷了沒有?”
“已經吃了,尚有餘溫。”裴凜之放下棕櫚樹葉,繼續幹活。
蕭彧看見兔子:“中午又能炒兔肉吃了。”
“嗯,等我把皮剝下來。”裴凜之說。
蕭彧說:“家裡的皮子都能縫一床被子了吧。”
裴凜之說:“不急,我想再獵幾張兔皮,給郎君做一張兔皮被子,不摻雜其他皮毛。”
蕭彧笑了:“好。不過那些皮子是不是還要處理一下,都太硬了。”
“皮毛還需要再鞣製,抹上油反覆敲打,就能變軟。”裴凜之終於找到他家殿下不會的事了。
“原來是這樣,那就用椰子油吧,別的油味道太大了。”他知道動物皮毛做被子肯定會有味道,所以他選了一個還能接受的味道。
“聽郎君的。”
造紙是一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繁瑣的事,光給樹皮去外皮就費了一日功夫,因為不去外皮不僅影響紙的顏色,也影響紙的質量。
蕭彧將收拾好的樹皮扔在水裡泡上十天半月,這事就算暫告一段落了。他深切體會到造紙是個麻煩事兒,光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想要很多紙,必須要請專人來做才行。
這事蕭彧犯了難,因為他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他不擔心燒石灰的技術外傳,因為石灰重,運輸不便,只能在本地生產,本地銷售,且獲利有限。
但造紙就不一樣了,民間的紙張為何如此稀缺,除了成本高之外,便是業內嚴控技術外流。蕭彧也想靠造紙賺點錢,畢竟輕便的紙張可以作為商品銷往內陸,甚至還能銷往海外,換取自己需要的物資。
他現在知道為什麼古人喜歡買奴僕來幹活了,買來的奴僕是自家人,不擔心他們另起爐灶,日後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但作為一個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信奉人人平等的現代文明人,蕭彧實在無法接受人口買賣。
考慮許久,蕭彧決定採用師徒制,古代師徒制非常嚴格,學徒數年出師,徒弟需要為師父服務一定年限才能另起爐灶,這算是學技術交的學費吧。
這事在蕭彧心裡只是個想法,還未付諸行動,因為自己的第一張紙都還沒造出來呢,辦作坊什麼的言之尚早。
接下來,裴凜之每天都是晨間出門狩獵,回來處理皮毛、鞣製皮毛,他要趕在天氣變冷之前為蕭彧做好一張兔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