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做得比他們都好 (第2/4頁)
玖拾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他,就這麼忽然間,彷彿又看到了先太子,看到了先太子曾經的一言一笑。
平心而論,他以前並不那麼喜歡先太子。
趙臨太孤勇了。
徐太傅一直都堅持,大周不需要一個一心要御駕親征的皇上,需要的是坐在金鑾殿裡、讓朝堂穩固的皇上。
開疆擴土,是將軍們該做的。
大周不缺將,當年的大周,有最出色的三軍指揮,最英勇善戰的大將軍。
同時,百廢待興,正是要狠抓內政的時候。
可趙臨在這一事情上不聽他的,堅持南征。
反倒是趙隸,老老實實留在京中,替建隆皇帝分憂、處理政務。
再後來,趙臨死了,死在泰山上。
徐太傅甚至想過,這是不是上天替大周做出的選擇?
直到二十餘年後,他才從林繁的檄文裡知道,做出選擇的不是上天,是做弟弟的奪走了兄長的性命。
檄文,是林繁的一面之詞。
可徐太傅知道並非虛言,若當年沒有謀害兄長,皇上在林繁告天下後,不會是那麼一個反應。
現在,再見到“趙臨”,他突然有些迷惑了。
若是趙臨登基,如今的大周是個什麼模樣?
趙臨也許不會聽他的,但趙臨一樣敬重他,尊他為師長。
倒不是他多麼得好為人師,一定要自抬身份,而是,尊重是對話的前提。
好好說也行,大吵一架也罷,就事論事,很多事情,看法上誰高誰低,不都是切磋著辯論著,才彼此完善、進步的嗎?
皇上就是失了這份“敬意”,故步自封,他們也就無法單純就事論事了。
以至於……
徐太傅嘆息了一聲。
如果是先太子趙臨,會不會走到現在皇上的這一步?
徐太傅說不好。
就像他之前開解黃太師時說過的那樣,時間會帶來很多變化,人不能被過去困住,也不能就此束手束腳,不敢展望將來。
只是在做任何決定時,記住“此時此刻”。
就是現在這一刻,來定一個對錯。
這麼一想,徐太傅的神色緩和了許多。
他看著林繁,心想著,皇太孫這樣意氣風發的樣子,也沒有什麼不好。
“讓老夫看看遺詔吧。”他道。
林繁應了,把隨身攜帶的遺詔交給徐太傅。
徐太傅雙手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