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祖孫 (第2/3頁)
玖拾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驛館,但在運送上,一個是正常調運,一個是千里加急,不可同日而語。
黃逸的一封家書能捎帶著送回來,一來是正好順風,二來,則是沾了太師之孫的光。
黃太師深知這一點,便宜既佔了,禮數還得全一全。
“不勞煩送,”他道,“我這就取了去,回信時我定會好好說說他,怎麼能這麼沒分寸呢!”
董侍郎引了秦治與黃太師進去。
史尚書把秦胤催糧的信給了秦治,又把黃逸的家書給了黃太師。
黃太師直接開啟來看。
誠然,黃逸出徵之前,兩人因為一些理念上的不同、那些見不得光的手段,說道了許久,但老太師相信,那些東西,黃逸不會明晃晃寫在家書上。
白紙黑字,黃逸沒有那麼蠢。
老太師也不怕在眾人面前看。
果然,這家書之中,先給家裡眾人問了安,說自己一切安好,請長輩莫要擔憂。
再說邊關見聞,看了什麼,經歷了什麼,體會如何,又說先前險雖險,能配合林繁、參與奇襲,很是幸運,亦十分感慨。
這些年的勤修苦練,都沒有白費。
那些汗水與傷口,落到了實處,成了報效家國的力量。
離京雖不久,但這些時日感受到的東西,與前幾年在御前當差時的截然不同,很慶幸可以離京走走、看看,也越發能體會那些為大周奮戰多年的將士的想法。
此刻,在一場大勝之後,所有人齊心,想要繼續向西。
正如決心投軍時所說的那樣,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如何成為大周的棟樑。
……
黃太師看完這封家書,遲遲沒有說話。
只看文筆,幾乎沒有文筆可言,比老太師讚許的那些文章差了十萬八千里。
當然,如此平鋪直述的直白表達,也不是黃逸寫文章時的真實水平。
再喜歡習武,不肯去走科舉,黃逸畢竟是黃家子弟,基本功不差。
只能說,黃逸選擇了用這樣的表述方式,來面對自己的祖父。
無需恢弘,也不用煽情,只需要用最日常的口吻來講述,他們不是師生,是祖孫。
樸實、真摯,讓老太師看完,心中五味翻滾。
同時,他也知道么孫寫家書回來的意思了。
希望老祖父積極主戰,給將士們爭取更多的時間與機會,而不是放棄大好機會,西涼撤了、他們大周便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