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燕王府教人制作水泥 (第2/3頁)
瓜州有點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什麼變化吧?我們的水泥技術,也和他們一樣。只要你們同意出售水泥,支付半成的利潤,明天你們就可以派人去燕王府的水泥作坊當學徒。”
王富貴笑了笑。
一招鮮吃遍天!
“雉奴,《孫子算經》裡有一道題:“籠子裡關著野雞和兔子,上面有三十五個頭,下面有九十四隻腳,有多少隻野雞,多少隻兔子?你按照我教你的方法計算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燕王府內,李想閒著也是閒著,被李治逼著教他一些算術知識。
這個七歲的孩子,自從在李想那裡學到了阿拉伯算術之後,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大唐的皇子都有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比如李治,他已經七歲了,已經完成了基礎的私塾,開始學習《四書五經》。
所以他對算術的接受能力,遠超同齡人。
這段時間,因為新建宮殿的緣故,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料統計,許敬宗從燕王府的幾所學堂裡,借來了不少十三四歲的學生。
學過阿拉伯數字的學生們,比鋪子裡的會計還好用,很快就上手了。
所以最近各大學堂的數學課,比以往都要多。
就在這個時候,李治很快就把所有的數學書都看完了。
結果每天就成了……
“二哥,我該怎麼做?”
“二哥,這道題,雉奴是不是算錯了?”
“二哥,你還有什麼好的解法嗎?”
……
一想到這裡,李想就一陣頭大。
大哥,你可是要當皇帝的人啊!
不過,李想還是調整自己的情緒,偶爾指點一下他的算術。
“二哥,這裡有23只雞,12只兔子。”
李想的話剛說完,李治就開口了。
這一點,讓李想大吃一驚。
按照大唐此時的算術水平,普通書生解這一道題,至少要花上半個時辰,甚至一天才能解出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結果李治只用了一盞茶的時間,就解決了。
有古怪!
李想立刻掏出一張紙和筆,開始計算起來。
李治竟然答對了!
“雉奴,你做過這道題嗎?”
“不是,宮中的老師不教我算學,讓我先看聖賢書。”
“那你怎麼可能這麼快就算出來了?”
李治被李想這麼一問,頓時有些不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