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海客之路 (第2/4頁)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看來錦官之策簡直太對了!
【秦論此人到來的時間是226年,丞相平定南中的次年,很是微妙。
而在梁書中,他的身份也非常清楚:賈人,而非使者!】
光幕上頭一次,畫面視線開始拉高,直至大秦和漢帝國置在同一畫面裡。
【從大秦到交州,秦論走的應是海陸,從紅海出發,繞過印度到寶石之國錫蘭停靠。
從錫蘭向東,過馬六甲海峽後沿中南半島東部一路北上,最終就到達了交州。
這條航線在當時可以說九死一生,冒著這樣的風險只為了見孫權一面?秦論圖什麼?總不能是十萬哥粉絲吧?
所以合理的答案只有一個:為求絲綢而來,只有百倍利潤才能讓商人無視九死一生的風險。
秦論此人也更像一個商會首領,在孫權身側留了十年才回國,多半也是為了開拓市場打通商道。
停駐十年沒有去蜀中,一個可能與當時商人地位不高有關,另一個便是可能丞相已經徹底打通了古身毒道。
當時南中的大姓為什麼能夠“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無非便是因為身靠丞相能賺的更多罷了。】
劉備伸出手大概比了一下這個秦論的商路:
“五六萬裡!且九死一生,這秦論,也是個好漢子!”
糜竺亦是覺得與有榮焉,請命道:
“竺願有朝一日替主公而往大秦國一行!”
雖然光幕說此地後世叫羅馬,但糜竺還是更願意叫這個稱呼。
劉備認真思考了一下反而有點躊躇:“子仲亦有大勇也!”
“然此路兇險萬分,且將其留與後世子孫,子仲散家資隨我二十年,如不幸歿於海路,我有何面目獨去陰司?”
但此時糜竺反而一力堅持:
“主公,竺乃臣子,亦乃商賈,有為主公創萬世基業之機會,如何能視而不見?”
“且秦論此人能來,則吾等亦可返,且竺雖是壯年,然文不及公琰季常,謀不如孔明士元,領兵作戰,更是不及雲長翼德萬分!”
“一身所長,唯有商賈之道,竺願效仿博望侯,開海商之路!”
糜竺跪伏在地上,頭死死觸在地板上,劉備竟一時間拉不起來。
看其鐵了心的樣子,劉備只得改口:
“子仲心意我已知曉,若有萬全之策,定不阻撓子仲前往大秦一行。”
什麼叫萬全之策?劉備也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