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科舉 (第4/5頁)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禁婚家為榮,而且禁令也沒什麼用,偷偷結婚就是了。
文宗時皇帝親自向宰相鄭覃求婚,希望太子能娶鄭覃孫女,鄭覃不允並將孫女嫁給僅為九品官的崔皋。
唐文宗“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的感嘆由此成了禁婚家的金字招牌,山東士族聲威益重。
而李世民修《氏族志》的作用背後有個很無奈的事實:唐朝的科舉相較南北朝和隋朝確實是進步,但對唐朝來說作用不大。
太宗貞觀二十年,二鳳巡查幷州,遣派大理寺卿等二十二人巡查四方,但巡查使們很快發現幷州的吏治異常敗壞,二鳳震怒,隨即處死或免官者達近千人,這僅是幷州一地。
而翻開史冊,貞觀二十年科舉取士四人,次年七人,合計起來僅有幷州官職空缺的百分之一。
根據目前蒐集到的資料看,唐朝科舉始於622年,終於904年,282年間科舉開科273次,合計取士8455人,平均每年不過23人。
那麼是大唐的官員人數很少嗎?顯然不是的,同樣以早期舉例:
高宗顯慶二年,入流為官有一千四百人,同年科舉取士僅二十二人,而顯慶二年的官職空缺有多少?將近五百之數。
事實上唐朝時入仕之路五花八門,制舉、恩蔭、察舉、辟舉、冬薦、捉錢,軍功,這些都是入仕途徑。
其中制舉、察舉、辟舉、冬薦四項雖然最終測試形式不同,但起點是一樣的:需要當地官員推薦才能獲得資格。
恩蔭制度雖然歷朝都有所改動,但從未廢除,而唐朝是恩蔭最盛的朝代,唐的絕大部分官員都是來自於此。
捉錢則是一種變相賣官制度,有捉錢令史、胥士、品子等,這個職位約等於用朝廷的錢放高利貸,每年需要給朝廷繳納一定的錢財,到了一定年限之後就可以授官。
因為手段太多,所以導致唐朝根本不差科舉的仨瓜倆棗,實際上高宗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冗官問題。
依然還是顯慶二年,空缺官職不足五百,入仕合計一千四百人,而吏部等待考試入流的恩蔭、軍功等子弟還有七千餘人,整個唐朝冗官最嚴重時吏部有七萬餘人等待考核,最久者可能要等十年。
而在恩蔭、流外入流(外包轉正)的這個過程中,才是《氏族志》發揮作用的地方,根據姓氏等級限制死了五姓七望蔭補弟子的為官上限。
而被限制計程車族們也很快發現了他們的新去處:科舉才是最好的搖籃。】
寫著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