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性角度,看人心冷漠現象 (第4/5頁)
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擇,又成了他人生的沉沒成本,讓他無法回頭,一壞到底——而終其一生,沒有一個人關注過他的靈魂。
——孫菲菲事件中,瀰漫的是更為濃烈的恐懼情緒。可以確信,有些人並不認可她的行為選擇,而另外一些人,出於對這種氛圍的恐懼,明智地選擇了緘口不語。
(09)
如果你留神觀察四周,就會發現,空氣中最濃烈的味道,就是恐懼。
機智的我們,更喜歡把這種深層次的恐懼,換個溫柔的術語——擔憂。
有人擔憂自己不被重視,有人擔憂沒有足夠的存在感,有人擔憂勝任不了現在的工作,有人擔憂自己的形象太差,有人擔憂被女神鄙視,有人擔憂情商不足,有人擔憂智力不夠用,有人擔憂家人,有人擔憂事業,有人擔憂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人因為擔憂,不敢說出對別人的看法……
西方發達國家藉助宗教的力量,試圖消除大眾內心的恐懼。但效果……好像也不是那麼明顯。
澎湃新聞稱:耶魯大學教授反思精英教育,光鮮的外表中,有令人窒息的恐懼和空虛。
——瞧瞧,就連耶魯大學的學霸們,都快要被恐懼折磨瘋了。
那學渣,豈不是更慘?
(10)
阻礙我們前行的最大障礙,是內心深處,那些自幼年時累積起來的恐懼。
能夠辨識內心恐懼並戰勝之的人,才能成為贏家。
所以我們第一要記住,千百萬年以來,人類最強烈的情緒是恐懼。如果你心裡有恐懼,那一定是沒有意識到,別人也都陷入恐懼之中——新聞說,耶魯大學的孩子們,身上寄居著令人窒息的恐懼、焦慮、失落、無助、空虛與孤獨。他們都怕成這樣子,我們憑什麼不怕?
第二個,要知道,恐懼很狡猾,它會偽裝成抱怨,偽裝成憤怒,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冷靜,無法抑制內心種種情緒,向親人發火,向家人抱怨,唯獨在陌生人面前戰戰兢兢——實際上,這幾乎所有的情緒,都是恐懼的變身。憤怒或抱怨,不過是我們被自己心中堆砌的黑暗嚇壞了。
第三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的智力不是太夠用,情商不太高,必是內心深處的恐懼劑量嚴重超標。恐懼的心靈,會在行動時羈絆住我們的腳步,讓我們的思維陷入低谷,意識呈現迷惘。於是我們怨氣沖天,怒火中燒,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不爽。實際上是恐懼的毒火,焚燬了我們的心靈世界,在讓我們的心陷入迷亂的同時,嚴重降低了我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