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十一位幸運觀眾沈長貴是武周朝的一個木匠,他一直記著那個醫生給主播拆石膏時,拿在手上的那個快速轉動的小東西。
好像有鋸齒,是可以自己轉動的弧形鋸子,能切石膏,那應該也可以切木頭,但是為什麼它不會切壞主播的手呢?
這問題問的結合時事,不止沈長貴一個人想知道,主播和歷朝好奇的人都很多。
看著主播找出來的講解影片,有些人還是不能理解。
“為什麼那上面的鋸子,連鋼鐵都能留下痕跡,偏偏不會傷害到人呢?”
看懂了的人給他解釋:“你看那圓鋸子,都做了記號了,它就沒轉起來,只是左右動兩下而已,肉也跟著他一塊動了,當然割不壞。上面都說了,那是叫往復鋸。”
“可是鋸子我們也反覆拉,不也能切壞人的手嗎?”
那人還耐心解釋道:“鋸子是人在用力,你看這個鋸子,它轉動的力量和速度都是固定的,沒有人那麼有力……”
影片講解原理的時候還有拆分結構,儘管大家肯定暫時造不出來偏心電機,但是裡面的齒輪、圓柱結構,都讓匠人們歡喜。
知道了科學的原理,也看到了它的運動模式,就算他們沒法讓這個接通了電自己自動,那也可以先學,以後總會有用得上的地方。
北宋初年的周玉英是個手藝精湛的繡娘,丈夫死後帶著兒女經營著一個小綢緞莊。
家國大事什麼的她不懂,但是繡花做生意她懂。
她報上自己的綢緞莊地址招牌,把自己繡的最得意的繡品發上天幕,請主播鑑賞。
其他商人們一下腦子一動,這個周玉英,真是會打廣告,現在除了大宋,連大秦人都知道她的鋪子和手藝了。
在刺繡技術也不如後世發達的秦漢,周玉英的精細的繡品的確讓大家也開了眼。
從事服裝行業的繡娘們睜大眼睛,試圖看看清楚後世這繡品的技法和圖樣都是什麼樣的。
【雖然是被人藉著打了廣告,但是產品本身的確足夠優秀,小小看了也只能默默點頭,誇上一句好厲害。】
她一誇,周玉英開心了,有了主播的天幕宣傳和她親口說的誇讚,在大宋,她周玉孃的招牌算是有了。
其他同樣技藝高超的男女繡工們不服氣,這周玉英運氣的確是好,刺繡的手藝也不差,但那是主播沒見過他們的。
什麼時候他們也能幸運抽中,一定也要讓主播看看,更厲害的刺繡手藝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