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雙帝同輝 (第1/3頁)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名雖國,其實不國。”
聽著這硬邦邦的話,甚至都不用去分辨音色,李世民就知道這話定然是出自於魏徵之口。
作為一個儒生,尤其還是出身山東河北奉行王道的儒生,對這蒙元有意見簡直再正常不過。
在李世民看來,這元朝雖脫胎於蒙古,但其身上的草原習氣也實在是太過明顯。
草原部族之內頭領威望無兩且無法度,幾乎任何事皆可一言而決,本質上來說不就與這吏進法差不多?
這忽必烈在位長久卻未除此弊病且用兵頻頻,可想而知無論是朝堂還是軍隊,其要職恐怕都被勳貴們把持了個乾淨。
其最終導致的問題,一如前漢。
黔首為豪強奴婢,只知豪強而不知有君,最終便是豪強與中央大動干戈。
再與前漢相較的話,這元帝手腕差了漢君就不止一籌。
既不知用酷吏,也不知與民生息,空想靠一紙君命革除弊病,但卻從未想過天子威從何處來。
結果就是漢君三代削豪強抑兼併除封國,成了漢武之功績。
這元帝在位三年被弒,元廷之亡再無可避讓。
唏噓之下李世民也禁不住對兒子耳提面命:
“承乾須知,朝堂如疆場,革弊如戰爭,能以成事者,須流血死命也。”
這話很有分量,但對於十四歲的太子來說無疑還是太超前了一些。
對此李世民也不以為意,畢竟他還有大把的時光,有的是時間來慢慢規範這個太子。
而且這話只需記在心裡,那日後便自有想起來的一天。
這後世只說那蒙古權貴的利益受損時如何如何不願,可難道天子太子就能心甘情願接受自身利益受損乎?
等承乾遊歷天下遇了貪腐之官吏損其威,自會明白今日之說的含義。
一旁的魏徵聞言張了張嘴很想說點什麼,但是回想一下由光幕所知的宋元之事,最終還是嘆了一口氣。
杜如晦似是猜到了魏徵的想法,輕聲道:
“柔仁好儒非人之短,乃君之短,更足以亂漢家。”
魏徵頓時一激靈,他也熟讀史書,自然知道杜如晦說柔仁好儒乃是《漢書》中對太子劉奭的評價,宣帝更是因此嘆“亂我家者太子也”。
那如何才能不亂家?魏徵輕聲複述出了漢宣帝當時教育太子的話: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元朝正兒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