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陀太湖現在的出水口,也就在這裡。
當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那水便終於找到出路,一路狂瀉而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陀太峪的陀太湖,也不會一直就是隻漲不跌的危險堰塞湖。
這裡,一左一右,圍繞出水口,便是皮毛加工區和司徒友明的技術研究院。
在湍急的出水口上,司徒先生帶領一干工匠,又架設了三座大型的水輪動力車。
一架給皮毛加工廠,一架給武器加工,一架留給技術研究院。
技術研究院的規模持續在擴大。
礦石篩選場進行了精選化改造。
煤場已經從粗煤、精煤上升到焦煤改造階段;高爐也慢慢向水排驅動的上下吹氣熱風爐邁進。
而冶煉技術則跨越性的進入到半連續性系統,即鍊鐵爐與炒鐵爐一體化;而在鍛制上直接進入到“生鐵淋口”法,更加精細化了球墨鑄鐵工藝和技術。
如果宋應星要是知道了這些,一定會驚得目瞪口呆。
因為,司徒友明的好多創造發明,按照原來的歷史路徑,都要到十七、十八世紀才會產生。
這隻能說明,我們大中國的古代科技工作者們,那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屬性,非常強!
現在的水錘,體型和動量大多了。
因為有了充足的動力源,司徒他們還研製出了一套水力驅動的金屬加工三件套,非常初級的車床、銑床、鑽床。
牛不?!
鐵和鋼的產量,穩步提高,而儲量也以眼見的速度在庫房裡增長。
寬鬆的環境,充裕的條件,加上阿布契郎全家的鼎力支援,司徒友明大發科技樹。
墨家子弟司徒友明,開始大膽的嘗試他們墨家的一些先進理論和前沿科技。
於是乎,帶著一幫有文化的弟子和工匠,進他行了齒輪類的、傳動類、槓桿類的、車工類的、鞣革工類、製陶類的、冶金類的、木工類的,等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並逐一進行了實用性的開拓、創造。
這一點兒也不是誇張!
這本來就應該是原本歷史中的真實寫照,只是因為學說的非主流性(反封建王權),墨家一直不顯於世,而研究成果也成了束之高閣的文字。
但是,墨家的科學技術思想和工業設計方法,以及他們所研究和創造的成果,即使沒能廣傳天下,但其價值和意義,實在是燭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