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泛食用,但還是燉菜用。
兩漢時,雖然已經開始使用植物油點燈,如麻籽油、菜籽油、胡麻油、大豆油等。
但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在食用上,使用方法、使用範圍、使用量都非常有限。
食用油的使用,重在烹調,而不在翻炒。
還是因為窮!
貧窮,限制了想象;想象,限制了口福。
所以,有兩缺。
先說說一缺。
缺冶鐵的技術,缺打鐵鍋的技術和產量!
鐵鍋,中國老百姓享用的時間比較晚。
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肥沃新月地帶的人就掌握了制鐵技術。
100年後,他們將熟鐵加熱、淬火、再加熱、再錘打,輪番折磨之後,由於偶然在變硬的鐵表面沾上了碳粒,因而製成了最初的鋼。
到了公元前1200年前,這種新的冶金技術已在泛地中海地區得到了普及。
大中國鐵鍋的鐵,可是直到戰國時期才出現在中原之國。
這,可比人家肥沃新月晚了整整八百年。
青銅時代的老百姓,只能可憐巴巴地使用陶鍋。
貴族們,才能用青銅的鍋碗瓢盆勺!
所以,蒸煮成為那個年代人們主要的做飯手段。
鍋!鍋!
作為炊具,鍋的歷史跟漢字差不多一個年紀。
最早的鍋就是三條腿的“鼎”,在漢時沒了腿叫“鑊”。
這時候“鍋”的叫法,簡直是阿布的原創。
鐵鍋的產生普及,更是到南北朝後期的時候,隨著冶鐵技術和產量的提升,才緩慢走入尋常百姓家。
而那時候的鍋,基本上是鑄鐵鍋,平滑曲面,受熱均勻,缺點是深而略尖。
阿布的鍋,要的是經過反覆錘打的平底鍋。
再說說二缺。
缺用油的腦洞,缺榨油的技術和產量!
炒菜的油,先是動物油。
可惜中原之地,總是人多獸少。
那珍貴的動物油脂,怎麼能進入老百姓的餐桌呢?
油料植物的種植歷史,在大中國可是源遠流長。
大豆、油菜、麻,可是自家土鱉。後來又引進胡麻、荏,那是外國種。
後來,人們便自然而然的榨出了植物油。
可是,這時候的植物油,不是用來吃的,而是來看的!
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