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歡迎,米阿,歡迎,母親” (第4/27頁)
斯蒂芬·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乎不敢相信地望著鈔票戲劇性的降臨。“快點,”米阿催促道。蘇珊娜仍然緘默,但米阿知道她正側耳傾聽。“我的時間很短,快點兒演奏。”
坐在咖啡屋前的吉他手撥動琴絃,唱出這首蘇珊娜第一次在“飢餓的我”夜總會聽過的歌曲。天知道這首歌她在民謠歌會上演唱過多少場。甚至在被丟進密西西比牛津鎮監獄前一晚,她在一家汽車旅館後面也唱過。那個時候三名支援選民登記的年輕人已經失蹤快一個月,事實上他們已經被永遠埋在了密西西比費鎮附近的黑土地裡(屍體最終在俄克拉荷馬的隆戴爾鎮附近被發現,請齊唱哈利路亞,請高呼阿門)①。那個時候白人種族主義者已經再次舉起傳說中的大鐵錘,可他們照樣選擇繼續歌唱。奧黛塔·霍姆斯——在那些日子大家都喊她黛特——起了個頭兒,其他人跟著哼了起來,小夥子們唱的是“男人”,姑娘們唱的是“女人”。在那段可怕的日子,眼前的這位吉他手尚未出生,而此時此刻,他的低吟淺唱吸引著被關在道根裡的蘇珊娜凝神聆聽。記憶的圍堰終於被沖垮,回憶如同洶湧的潮水一般襲來,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正是米阿。
※※※※
①這裡指的是美國一九六四年發生的費鎮疑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湧起的美國民權運動在六十年代進入高潮。一九六四年,美國北部的白人和黑人學生聯合發起“自由之夏(FreedomSummer)”運動。上千名大學生深入南部各州鄉村。幫助登記黑人選民,建立教授黑人選舉等各種知識的學校。但是當年夏天三名民權工作者被無故殺害,成為轟動當時美國的費鎮疑案。最終謀殺案幕後策劃埃德加·雷·基倫於二〇〇五年一月又重新被指控。
4
在記憶的天地裡,時間永遠是當下。
在過去的王國中,時鐘滴答……可是指標從未走過一步。
那兒有一扇找不到的門
(噢,迷失啊)
記憶則是開啟門的鑰匙。
5
他們的名字是切尼、古德曼和施威納;一九六四年六月十九日,三人倒在了白人種族主義者的鐵錘之下。
噢,迪斯寇迪亞!
6
他們住在一家叫做藍月亮的汽車旅館裡面,就在密西西比牛津鎮黑人聚居區。藍月亮的主人是萊斯特·班布力,他哥哥是牛津鎮第一所黑人衛理公會教堂的牧師,哦,大家齊唱哈利路亞,大家高呼阿門。
那是在一九六四年的七月十九日,距離切尼、古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