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第4/5頁)
馬口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黨制嚴重限制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對此,僅作了40天總理的埃德加富爾深有怨言。他指出:“對政府首腦來說,議會制實在是無法忍受的,……他所執行的政策很少是他自己的政策。也就是說,他所執行的政策只不過是他在想得到的和怕砸碎一切之間尋求的折中方案。”
政府的行政能力受到限制,成堆的社會、經濟、政治與外交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政府於是成了整個社會尤其是反對黨攻擊的靶子。內閣的更迭只是緩和不滿情緒的權宜之計,無助於國內政治危機的根本解決。
你想想看,對於這麼一個讓人蛋疼的狀態,法國人能滿意嗎?而且當時法國不僅僅是內部有問題,外部所面臨的問題也一點兒都不比英國小,同樣的也要面對殖民地解放的大潮。殖民地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已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強大歷史潮流。在印度支那、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摩洛哥、突尼西亞與阿爾及利亞等地,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法國殖民者對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進行了瘋狂和野蠻的鎮壓。但殖民者的野蠻行徑,只能激起殖民地人民更大的憤怒與反抗。在殖民地人民的頑強鬥爭下,法國軍隊節節敗退,損失慘重。
這些失敗不僅僅浪費了大量的金錢,更是加深了軍隊對政府的不滿,軍隊普遍認為是政府出賣了他們,當他們在“浴血奮戰”的時候,政府卻輕而易舉的屈服於國際壓力,讓大把的屬於法國人民的利益拱手相讓。
也就是說,此時的法國第四共和國已經有點風雨飄搖的意思了,內部政黨鬥爭吵得一塌糊塗什麼都做不成,外部又受到蘇聯和美國的壓力,在殖民地問題上一敗再敗,再加上經濟依然不景氣社會福利又沒辦法保證,可以說第四共和國的倒臺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歷史上這個第四共和國搖搖晃晃支撐到了1959年才被戴高樂掀翻,而在這個時空,因為蘇聯施加了更多的壓力,在加上戴高樂也比歷史上強大不少,第四共和國的倒臺就更快更突然了,需要的僅僅是一根導火索而已。
實際上現在引爆法國第四共和國的不僅僅是一根導火索而是三根,分別是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尼亞。熟悉二戰歷史的同志很快就會覺得這三個地方眼熟,不是火炬行動的三個地點麼。
沒錯,火炬行動為了減少難度,特意選定了法國在北非的三個殖民地動手。從客觀上來說火炬行動拉開了盟軍開闢新戰場和戰略反攻的序幕,但同事也不同程度的動搖了法國在這三塊的統治。
二戰勝利之後,這三塊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