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雄踞北非,虎視歐陸的大埃及帝國雖然也是從一個合眾國(西奈合眾國)發展而來的。但是由於統治埃及帝國的科穆寧王朝和王朝的追隨者其實都是外來戶,在北非面臨著諸多挑戰,所以不得不逐步加強君主權力。
而且從希臘和君士坦丁堡不斷移居埃及的“羅馬人”,也都夢想有一個強大的帝國,所以能夠容忍科穆寧王朝的強權。
至於北非當地的科普特人、薩拉森人、柏柏爾人,則比外來的羅馬人更加能容忍強權。
需要一提的是,北非的科普特人、薩拉森人和柏柏爾人在面對“科穆寧征服”時的態度並不一致。他們並沒有作為團結的大食帝國的人民去反抗科穆寧王朝。其中的科普特人將科穆寧王朝當成解放者,歡迎他們的到來。而薩拉森人也沒有堅決捍衛法蒂瑪王朝的統治,因為這個哈里發王朝早就名存實亡。在科穆寧王朝征服埃及之前,統治埃及的實際上來自欽察草原的馬木魯克奴隸戰士。只有柏柏爾人的穆拉位元王朝和阿爾摩哈德王朝對科穆寧王朝進行了堅決而長期的抵抗。
不過面對能夠不斷從東西方貿易中獲利,並且可以得到東宋和北周生產的先進武器的埃及科穆寧王朝,柏柏爾人的抵抗最終還是失敗了。
而在一百多年的“柏柏爾戰爭”中,科穆寧王朝的集權得到了顯著的加強。
因此到了公元十四世紀時,埃及正越來越像一個帝國,也許稱其為第三羅馬帝國才更加合適一點。
而且這個第三羅馬帝國因為在對黑非洲和歐洲的殖民活動中所得頗多,國內矛盾也比較緩和,王權自然也很穩固。
所以武元凱的父親為了讓兒子成為埃及皇夫,可是付出了極大代價的。光是埃及帝國的長期低息公債,就買入了超過2000萬兩(兩現在也是銀幣單位)。武元凱本人還承諾投資正在籌備的蘇伊士運河工程……這筆投資,將來會成為科穆寧王朝的財產。
另外,武氏嫡流掌握的共和行還承諾在埃及投資一條連線亞歷山大和開羅的鐵路。
鐵路現在可是個稀罕玩意兒,只有大周共和國和東宋才有用於試執行的線路。如果這條鐵路能在未來10年中建成,那麼埃及將會成為繼大周、東宋、北美合眾國、和新宋王國之後,全世界第五個擁有鐵路的國家。
而蘇伊士運河對於埃及的意義,更是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
花了那麼大的代價,武家的所圖肯定不僅僅是將自己的血脈注入埃及皇室——埃及女皇可不值那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