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讓他去讓他去 (第1/3頁)
我知魚之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過第二封奏疏,劉徹好不容易略微舒展的眉頭又蹙了起來。
“這封奏疏恐怕不只是那逆子的手筆吧?”
“前些日子才有地方官員上報今年的水患災情,大農令又呈報了近些年梁楚之地的稅收趨勢,朕正為此事頭疼,那逆子不該知道這些朝堂上的事,卻在這時候請命前去治水……”
“時機怎會如此巧合?”
劉徹從這些事上嗅到了一絲設計的味道,這讓他心中略感不悅。
“不過近日後土祠發現寶鼎的時機也極巧,人人皆言此鼎現世乃是天大的吉兆。”
“大河水患又是天意,那麼此鼎現世是否是在啟示朕,大漢今後將風調雨順,大河水患也將不治自愈呢?”
心中想著這些。
劉徹沉吟片刻,將這第二封請命的奏疏合了起來,接著又拿起了最後一封奏疏。
結果奏疏的第一句話就差點讓他的血液貫穿天靈蓋:
“天下之人不直父皇久矣,內外臣工之所知也。”
“父皇之誤多矣,大端在求仙問鬼,求仙問鬼所以求長生也。自古聖賢止說修身立命,止說順受其正,蓋天地賦予於人而為性命者……”
這就是劉據選擇《治安疏》照抄的兩大原因。
其一,《治安疏》裡面的有些話直擊靈魂,足夠令人破防;
其二,劉徹雖然不是嘉靖,但有些方面卻和嘉靖極為相似,《治安疏》裡的許多原句就算照抄出來也絲毫不違和。
而在這封奏疏的最後。
劉據自然還是提到了黃河水患,以及當年劉徹聽信田蚡和方士之言,放棄治水誤國誤民的昏舉。
最後還特意為治水推薦了兩個人,一個叫做汲仁,一個叫做郭昌。
據史書記載,黃河的水患大概要在元封二年,也就是距離現在四年多後,才會得到比較得力的治理。
而那時漢武帝派去的人,就是汲仁和郭昌。
這足以說明只要漢武帝下定決心,願意給予足夠的物資和支援,這兩個人就有能力、有機會解決大河水患。
不管怎麼樣,如果能提前四年辦成這件事,也算是為梁楚百姓做了件好事。
……
在劉徹檢視最後一封奏疏的同時。
“啪嗒!”
一滴汗水悄然自蘇文鬢角滑落,在宣室殿的地板上留下一片銅錢大小的水跡。
作為伺候劉徹多年的黃門侍郎,蘇文對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