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戾後 (第1/3頁)
我知魚之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據剛進入後院,就看到了披頭散髮的董仲舒。
最近這些日子沒有見面,他的頭髮又白了許多,正抱著一冊簡牘激動的仰天長嘯。
“哈哈哈,殿下,你來得正好,老臣不負聖恩,終於在書山中覓得了封禪大典的章程!”
一見到劉據,董仲舒立刻變得更加激動,捧著一冊簡牘就衝了過來。
好在郭振及時上前阻攔,才讓劉據避免了被撞個滿懷。
“殿下你看,老臣真的找到了!”
即使是這樣,董仲舒也沒冷靜下來。
隔著郭振還拼命伸著手臂將手中的簡牘,興沖沖的遞給他看。
“還真找到了?”
劉據一臉懵逼,這是什麼奇葩發展。
他之前只不過是為了擺脫董仲舒的魔音灌頂,隨口給他出了個根本沒有答案的難題,哪能想到居然還真教他查出了名堂。
心中帶著無限的懷疑,劉據將簡牘拿過來翻看。
這冊簡牘一看就有了年頭,竹片的表面已經磨平變成了褐色不說,捆紮竹片的麻繩也捲了毛,有些地方甚至已經到了斷裂的邊緣。
而在簡牘的外側,本該是標註書名的地方,此刻已經模糊一片。
哪怕趴在上面仔細看,也只能看到一個窄窄的“單”字。
因此不難判斷。
這不是肯定不是一個完整的字,而是半個字。
並且這個“單”字,還八成不是秦漢時期使用的小篆體。
劉據又開啟簡牘,繼續檢視裡面的內容。
這一刻他已完全確定,這簡牘所用的字型絕對不是小篆,而是先秦時期的大篆,或者也可以叫做金文。
這可有點為難他了。
這裡面的文字他有一大半都看不懂,畢竟大篆雖是先秦時期周朝的官方文字。
但因為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掌控力較弱,眾多諸侯國在大篆的基礎上又演化出了各自的文字寫法和習慣,使得就算是諸多專業的考古專家也未必能夠認全當時的文字。
就更不要說他這個僅僅只能稱作歷史愛好者的門外漢了。
見劉據蹙起眉頭,董仲舒立刻又神色激動為其解釋起來:
“是楹鼓大禮!”
“這裡面記載的是上古時期的楹鼓大禮啊殿下。”
“書中說當年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與蚩尤戰於逐鹿,皆筮於巫咸,行楹鼓大禮。”
“後來黃帝舉行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