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番外二 (第3/5頁)
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平地用起來還好,主播他們南方這種地,單獨一家一戶用起來根本不划算。”
不只是地不平,面積不大,更重要的是家家戶戶的地也不是連在一起的,大機器一上去沒走兩步就到了別人家的地,這怎麼搞?
大家討論了一下這個事,發現還真是這樣,想省時省力的話,種地成本也根本低不下去。
倒還是可以繼續人工的方式,搭配一些輕小型的工具,主播爺爺奶奶就是這樣,但一看超市的糧價,有這個種地的時間,不如出去打工。
自己家裡這點地種個一年,掙的錢還不如出去打兩個月工,也就是爺爺奶奶生活慣了鄉下,兒子也算有出息,在鄉下種田純屬不想看土地荒蕪。
有人覺得不對:“那這樣子,不就大家都進城打工,沒什麼人種地了?”
北方好說,大平原大機械,一些專業的人手就能弄,但南方很多地方怎麼搞?
主播家裡這一片路上是沒看見什麼荒地,但透過各種對話大家也能聽出來,都是上年紀的老人還在種。
年輕人基本都出去掙錢,不管去外面還是去縣城裡,基本上應該會種田的沒有幾個。
那豈不是等老人走了,那些地方的耕種就處於一個後繼無人的狀態?
【爺爺和老闆也說起了這幾年不太好的天氣,還有前兩年新下來的補貼政策,不同地方都不一樣。他們這裡種糧食的農民大概一畝糧地補貼十八塊多吧。
老闆笑道:“你那點地,不也就是自己種著自己吃。”
爺爺揮揮手:“我自己一年吃點,每年還給浩然和小小家公(外公方言)那邊送點,種的米很好分。
就是菜這些,一出一大茬,天天吃那些都吃的煩死了,只能拿去曬了醃了。”】
這個煩惱家裡種田的都理解,收穫是好事,可除了主食,到了時候一天天淨是那些原菜,誰看了都煩啊。
曬乾是最常用的儲存方式,至於醃,還得家裡有點條件的才能做。
大家心想,就主播家那兩塊水田,一年早稻一次晚稻一次,米就算產量再多,供七口人吃一年也是不夠的。
住城裡的他們應該還會買其他不同品種的米吃,而且南方那小碗吃飯一丁點大,主播能吃個兩碗半就是胃口好了,每頓淨吃菜了,米的消耗也相對不多。
最讓大家關注的,無疑還是那個補貼政策。
種田,還給直接補錢?
不管是自己幹著農活的自耕農、佃農,還是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