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觀影二 (第2/5頁)
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藕人每天挖藕,要連續挖上五個月。
雖然知道這是個很不容易的辛苦活,但是看他們技巧熟練的取出一整根藕,再慢慢清理淤泥,這個過程就跟主播愛看修驢蹄子一樣,也讓觀眾們看的目不轉睛。
對藕比較熟悉見過也吃過的人還好,沒怎麼見過的人那可看的太認真了。
裹著黑色淤泥蓮藕看著髒兮兮的,讓人一度懷疑它能不能吃,直到把它沖洗乾淨了切開,白白的藕片還泛著粉色,很是可愛。
[“湖北產藕,湖北人更會吃藕……”
潔白的藕去皮切成連刀片,往裡塞上和好的肉餡,在掛上麵糊溫油下鍋炸至金黃,就是湖北藕夾。]
幸運觀眾發出彈幕:主播,我是xx人,我們這裡也有這道菜,但是叫藕合。
另一個彈幕緊接著也來了:我們xxx也有,我們這裡叫歐釀。
後面還有:我們xxx是叫藕餅!
有人注意到,在這方面能傳送彈幕和主播聊上的,多半都是明清的。
除了距離近,飲食習慣差別還沒那麼大的原因,就是生產力水平更高點,至少除了味精的其他調味料都區別不大。
朝代比較早的吃貨們惋惜不已,他們還是生產力太匱乏了,醬油拌飯的味道都吃不到。
後面挖藕人的聊天片段,是最讓勞動者們感同身受的。
[挖藕人不是本地人,是不同地方過來的,因為工作而聚集到一起。
他們知道這是辛苦活,一天下來腰痠腿痠胳膊酸,但是為了掙錢,他們願意幹這項苦活。
夜晚,他們在一個小燈照明的屋子裡吃飯,從幹活的辛苦說道自己的家庭,第二天再清早起來去工作。
拿起藕的他們笑的乾淨淳樸,心願也只是希望藕買的價格高點,能多掙幾個錢;他們喜歡寒冷的天氣,也只是因為天氣冷了,大家會買藕燉湯,藕會漲價。]
他們的笑容鏡頭看的小小很有感觸,讓每天也忙於生計的其他普通人觀眾也看的滋味莫名。
辛苦當然辛苦,後人挖藕和自己種田都是賣力氣的工作,挖藕的片段他們看的很能感同身受。
有區別的是他們身上沒什麼高額賦稅,也沒有徭役,努力掙錢能養活自己和家庭,怎麼樣都輪不到餓不下去賣兒賣女。
所以他們會累,但拿起一整段的蓮藕也能笑的開心。
而封建社會的上層人士,沒想到一個講美食的影片都能給他們一刀。
再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