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寒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雲海拿下省農機局一樓的門面後,打算進行簡單的裝修。
然而,他在省城的大街上找了一圈,也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裝修隊。
80年代以前的房子,在破四舊以後,家居、傢俱失去了古風古韻,西風又沒有東漸,幾乎沒有什麼風格品位可言,所有房子都是一樣的,大白刷牆、木製門窗、水泥地面、油漆飾新。
改開以後,囊中漸豐的人們,才開始關注自己的居住環境。大衣櫃、酒櫃、組合櫃、高低櫃,層出不窮,新式傢俱成了人們生活富裕程度的標誌。就連辦婚事,女方也要詢問對方,家裡有多少條腿兒?
80年代,隨著國內第一批涉外賓館的興起,國人也從中領略到了裝修的魅力。所以這個年代的家裝設計和裝修,帶著一股濃烈的賓館氣。
裝修隊伍都是農民工,三五幾個人,往街邊一站,面前擺上幹活的工具,市民一看便知他們是做裝修的。
李雲海和裝修工人聊天,發現他們會的活也不多,刷刷牆面,貼貼瓷磚,裝裝水電,連新式吊頂都不會,只會用編織袋子吊頂,還說這是新工藝。
仔細一問,才知道他們所說的吊頂,就是把編制袋子用鐵絲穿起來,吊到頂上去。下邊用通了電的電爐子烘烤。編織袋一受熱就緊繃了起來。
李雲海想一想那畫面,心想還不如刮大白!
最後,他確定了裝修方案,大門拆了裝上玻璃門,再安上鋼製的卷閘門,房頂和牆面全部刷白,牆裙貼上一米高的瓷磚,房頂安裝兩排日光燈。地面也全部貼瓷磚。
這樣的店鋪裝修,最為經濟實用,又嶄新亮堂。沒有複雜工藝,做起來也快速省工。
李雲海請了幾個裝修工人回來,把自己的裝修理念告訴他們,他們都說容易做。
鋼製的捲簾門,早在50年代就有了。
玻璃的話,有海棠花玻璃、長虹玻璃、花格子玻璃,頗具復古風格。
李雲海選用的是透明玻璃,裝雙層,而且要把臨街的門面全部裝上,做為展示用的櫥窗,讓所有從外面經過的人和車,一眼就能看到這家店賣的是什麼東西。
玻璃門外面,全部再安裝一道捲簾門,這年代安全還是要考慮的。
門面有這麼大的面積,李雲海在後面隔出來兩間宿舍,又隔出來一個工作間。
李雲海拿了張紙,寫了一個招聘啟示,貼在門面廊柱上。
他要招聘兩個坐前臺的收銀員,兩個銷售員,兩個維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