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2/3頁)
我是旺財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歌聲頗為淒涼。
董卓又問李儒:“這童謠說的是什麼意思?”
李儒道:“大概是說劉氏滅,董氏興吧。”
董卓進到宮裡,群臣都穿著朝服,迎謁於宮門邊。到了北掖門,董卓的軍兵不再入內,都守在門外,只有御車二十幾個人一同入內。
羅信心說:差不多就是這裡了。
演義裡王允等人就是手中拿劍等在此處殺賊了。
只是,怎麼現在都還沒看到王允呢?羅信有些奇怪。
這時李傕手持長刀,領著一百餘人的重甲持矛的騎兵親衛隊從殿門兩旁飛馳出來,列隊來到董卓的車隊前。
羅信心裡一震:難道王允事敗,已經被李傕殺了?
李傕下馬來到董卓隊前,董卓驚詫地問:“李傕你怎麼在這裡?”
李傕將刀拄地,喝道:“有詔討賊!”
羅信大吃一驚:“我靠!李傕怎麼搶了我的臺詞?”.....
第122章 李傕佔了蘿蔔坑!
每一個能影響歷史程序的人,都有他自己的歷史定位。
他要做些什麼事,說些什麼話,歷史早已經安排好了,正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和尚一個碗。
羅信本來正在考慮著自己的臺詞該什麼時候說,該怎麼樣說,要用什麼樣的姿勢和語調說,這些問題都還沒考慮好,就發現自己的坑被李傕佔了,碗被李傕搶了,怎能不愕然!
“有詔討賊!”這句精典臺詞,本是安排由呂布說出來的。
既然呂布已經轉投袁紹,而羅信又接替了呂布的歷史地位,那自然應該由羅信嘴裡說出來,才符合重大歷史事件的合理程序。
這就好比是羅信辛辛苦苦地在售票視窗前,排了一天的隊買春運的火車票,眼看著就要輪到自己了,沒想到李傕突然從旁邊竄出來插隊,並且把最後一張票買了。
怎能讓羅信不生氣!
羅信當即想上去給李傕一個大耳光,並大聲質問他:“特麼的敢搶我臺詞?到底你是正面人物還是我是正面人物?”
李傕帶了一隊騎兵隊過來,如果殺了董卓,功勞是算羅信的大,還是算李傕的大?
這是插隊引發的種種後遺症啊。羅信痛心疾首地想。
在場諸人包括董卓都懵住了,好一會董卓才大叫道:“羅信將軍何在?”
羅信正在想著李傕搶佔名額的問題,沒空答理董卓,李傕從懷裡掏出一份詔書,大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