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存,在印度國復興佛教的運動興起,來自斯里蘭卡的高僧阿努伽里加·達摩波羅(Anagarika Dharmapala),從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樹上折枝移植到鹿野苑內,現在已成長為一棵很大的菩提樹。
鹿野苑現有的佛寺,除了前面提到的鹿野寺外,還有:1908年修建的緬甸法輪寺,是鹿野苑最早的外國佛寺;1967年,由印度教育部文化局資助修建的西藏高等研修中央學院,是一所佛學院;還有中華佛寺、泰國佛寺、日本佛寺等。
1910年,鹿野苑博物館建立,阿育王柱四面獅子石刻像為鎮館之寶,另外還收藏有一批印度佛教藝術的珍寶,其中包括300多幅圖畫。
二、典籍記載
公元5世紀,法顯《佛國記》記述,波羅捺城“東北十里許,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棲宿。世尊將成道,諸天於空中唱言:‘白淨王子出家學道,卻後七日當成佛。’辟支佛聞已,即取泥洹,故名此處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後人於此處起精舍。佛欲度拘驎等五人,五人相謂言:‘此瞿曇沙門本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況入人間,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日來者,慎勿與語。’佛到,五人皆起作禮處。復北行六十步,佛於此東向坐,始轉法輪,度拘鱗等五人處;其北二十步,佛為彌勒受記處;其南五十步,翳羅缽龍問佛:‘我何時當得免此龍身?’此處皆起塔,見在。中有二僧伽藍,悉有僧住。”
公元7世紀,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七記述:“婆羅痆河東北行十餘里,至鹿野伽藍。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究規矩。僧徒一千五百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餘尺,上以黃金隱起作庵沒羅果。石為基陛,磚作層龕,龕匝四周,節級百數,皆有隱起黃金佛像。精舍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勢。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餘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鑑照映徹。殷勤祈請,影見眾像,善惡之相,時有見者。是如來成正覺已初轉法輪處也。其側不遠窣堵波,是阿若憍陳如等見菩薩舍苦行,遂不侍衛,來至於此,而自習定。”原書對鹿野苑其他景觀的記述也非常周詳,成為19世紀末考古的重要依據。
三、主要建築
1、答枚克佛塔
鹿野苑的所有建築當年被土耳其人破壞殆盡,但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ūpa)卻在廢墟中儲存了下來,屬留存極少的阿育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