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二菩提伽耶 (第1/6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菩提伽耶,梵名Buddha -gaya^,又稱菩提道場(梵Bodhi -man!d!a )、佛陀伽耶、摩訶菩提(梵Maha^ -bodhi )、菩提場。為佛陀成正覺之地。位於印度比哈爾(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處之布達葛雅(Bodhgaya^),面臨恆河支流尼連禪河(梵Nairan~jana^ ,今法爾古河),其地原為古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南方之優樓頻螺(梵Uruvela^ )聚落。這裡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地方,因此成為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Bodh是印地語中智慧的意思,菩提迦耶便是迦耶的智慧之地,它源於佛陀釋迦牟尼在當地的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成佛而得名,因此,菩提迦耶也有了字面上的迦耶城的菩提樹之意。
一、歷史淵源
佛教經典記載,佛陀經歷六年苦行之後,行至此地,於畢缽羅樹下之金剛座上結跏趺坐,證悟十二因緣、四諦法等,而得正覺,故畢缽羅樹又稱菩提樹,即‘覺樹’之意。
伽耶城於中世紀為婆羅門教徒所擁有,為與婆羅門教徒之伽耶城區別,特將佛成道之聖地稱為佛陀伽耶,而與佛陀之生處(藍毗尼園)、初轉法輪處(鹿野苑)、涅盤處(拘屍那城娑羅雙樹林)並稱為佛陀之四大聖蹟。佛陀入滅後,歷代紛紛在此起塔供養,建造精舍伽藍,雖屢遭毀壞,然迄今尚存多處遺蹟。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個王子,從小過著養尊處優、奢侈富裕的生活。可有一次他出遊時,看到民間的生老病死;農民在田裡汗流浹背、辛苦的勞作;路邊可憐的乞丐;目睹了這世間積勞成疾、流離失所貧困的窮人,他心中產生了很多的疑問。
釋迦牟尼目睹了世間的生老病死,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心目中的困惑也越積越多,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他決定出家修行,去尋找人生的真諦,去尋找能回答自己疑惑的答案,這些都發生在2600年前。
一天夜晚,他拋棄了王子的寶座,離家出走,雲遊四方,追求人生真諦。後來,釋迦牟尼雲遊到菩提迦耶附近,先在森林裡苦修6年。在一棵大菩提樹下打坐靜思,發誓如若不能大徹大悟,心中的疑惑得不到答案,就終身不起。在第六個七天打坐靜思時,忽然天空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他任憑風吹雨打,依然紋絲不動,此景感動了湖中的眼鏡蛇蛇王,它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佛祖,為其遮風擋雨。
當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還未悟得解脫之道時就放棄苦修,到尼連禪河中沐浴,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