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印度人生活奏為什麼普遍較慢 (第4/5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活節奏相對較慢。印度員工上班經常遲到,下班卻十分積極,往往是還沒到下班時間,就已經提前做好了下班準備。
例如,和某位印度朋友約好見面時間,一般對方不會屆時前來,多少會遲到一會兒。因此,跟他們打交道或辦事情,很多人會感到有些頭痛,其實這是因為不瞭解印度“習俗”而導致的誤解。
更有甚者,有人制作了一個"印度時刻表",介紹中印"時間概念"對比:根據時刻表對照比較,印度人說的10分鐘,換算成中國的時間觀念,大概要2個小時;而如果印度人告訴你需要一個小時,那麼極有可能今天都不行了,只能等到明天。
因此,印度人的慢,真是慢到了想拿鞭子抽一下的程度。
六、重視精神生活的民族性格
印度人向來極為重視自身的精神需求,這種對精神層面的執著使得效率在他們的生活觀念中並非處於首要的追求地位。他們彷彿與那匆匆忙忙的效率之風絕緣,更傾心於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之中。無論是哲學那深邃的思想世界,還是文學所描繪出的多彩畫卷,亦或是靈脩書籍中所蘊含的神秘力量,都深深吸引著他們。每每遇到值得分享的時刻,這些充滿智慧的書籍便成為他們饋贈給朋友的珍貴禮物,透過這種方式,將內心對於精神追求的熱愛傳遞出去。
在熱鬧非凡的咖啡館裡,印度人更是展現出他們獨特的一面。他們熱衷於在此進行激烈而富有深度的辯論,探討那些看似嚴肅卻與日常生活關聯不大的宏大政治話題。這些話題如同璀璨星辰般懸掛在思維的天空中,激發著他們的思考與探索欲。然而,在其他國家的人眼中,這種行為卻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他們看到的是印度人抱著一種悠然自得、隨遇而安的得過且過態度投入到工作當中。彷彿工作的成果如何,對他們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要能夠按時領取那份薪資,然後安然無恙地下班回家,就已經滿足了他們的基本需求。在這個被外界視為“佛系”的大國裡,效率的確從來都不是人們首先考慮的因素。
許多住在貧民窟的人或下層社會的人群,雖然生活清苦,但是安貧樂道,把希望寄託於精神追求上,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精神追求上,對現實的貧困往往無動於衷,甚至安貧樂道,重視找到心靈皈依。所以,他們不緊不慢、駐足當下、享受生活,喜歡把時間浪費在美好而“無用”的事情上,比如閱讀哲學和辯論。
甚至,印度人不比“快”還要比“慢”:孟買被中國人比喻為“印度的上海”,孟買人認為德里的慢是官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