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拘屍那揭羅,又稱拘屍那迦,拘屍[那]城,意思是茅城,是古印度末羅國的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戈勒克布林鎮卡西亞Kasia村,相傳釋迦牟尼在間此涅盤。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
一、歷史由來
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八十歲時,佛陀在毗舍離城坐雨安居,宣佈將在三個月後般涅盤,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後食用鐵匠純陀(周那)奉獻的世間奇珍栴檀樹耳(Sukara-maddava),重病發作(南傳記載為痢疾,北傳記載為背痛)。釋迦牟尼口渴,讓阿難去給他打水喝。釋迦牟尼佛喝完,同弟子們繼續向前走。走到拘屍那醯連尼耶跋提河的岸邊,佛告知弟子們將入涅盤,命阿難在兩棵娑羅樹中間鋪下臥具(《雜阿含經》記載為“繩床”),頭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側偃臥,左足置右足上,弟子們都守候在身邊,聆聽佛陀的最後教誨。這一夜有位120歲的老人名須跋陀羅,聞佛欲滅度,前往雙樹間,見佛聞法,當夜受具足戒,是釋迦牟尼住世最後弟子。釋迦牟尼側臥在上,佛安慰道:"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語畢,安詳的離開了世間。雙樹慘然變白。
據另一種傳說,相傳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最後一年,離摩揭陀國,北渡恆河,經毗舍離,至波婆城,受金工純陀之供養,因食蘇迦拉摩達伐即栴檀樹茸而罹病。臨終前於拘孫河作最後之沐浴,復至拘屍那揭羅城沙羅雙樹林,頭北面西呈吉祥臥。夜半,釋迦牟尼佛將舍壽前,對諸弟子作最後的教誡,而後平靜地入滅。為紀念釋迦牟尼佛入滅,佛教稱每年此日為佛涅盤日。
東晉高僧法顯在《佛國記》中稱為拘夷那竭城:"到拘夷那竭城。城北雙樹間希連河邊,世尊於此北首而般泥洹。及須跋最後得道處,以金棺供養世尊七日處,金剛力士放金杵處,八王分舍利處。諸處皆起塔,有僧伽藍,今悉現在。城中人民亦稀曠,只有眾僧民戶。"。8世紀時高僧慧超亦到過此地,在所著《往五天竺國傳》中稱為拘屍那國:"拘屍那國。佛入涅盤處。其城荒蕪。無人住也。佛入涅盤處置塔。有禪師在此掃灑。每年八月八日,僧尼道俗,就彼大設供養。"
釋迦牟尼之所以選擇在拘屍那揭羅涅盤,可能與該地的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有關。拘屍那揭羅是一個相對寧靜的地方,適合修行和靜養,這可能符合釋迦牟尼在生命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