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驚動四座 (第2/3頁)
浴火流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就完了,但事實上這樣不行。
這些引數都是高度機密,國外不可能洩露出來。
雖然說中國在六十年代就得到了一架入侵的美製F4戰鬥機的殘骸,得到了其進氣道的外形引數,但是進氣調節機構的引數卻不可能得到。
要不然的話,殲八I都不可能用機頭進氣設計了。
幾年前得到的米格二十三戰鬥機,也是一樣的,只能測繪它的進氣道外形。
進氣道的風洞試驗很複雜,而且這次殲八II最大的改變就是進氣道了,氣動外形倒是變化不大,發動機變化也不大,還是渦噴十三系列,只是增推了一些。
如果,有一套可靠的計算機進氣道設計軟體就好了,李曙光不由得在想。
可是這會兒,到哪去弄這種軟體呢?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飛機方面,中國航空工業也是非常的落後,在李曙光的記憶中,第一個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型號是殲轟七,1986年底,六零三所研製成功7760CADCAMM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及管理系統。
當然這套系統與法國達索的CATIA系統相比,還是有很多不足的。
真正實現計算機數字化設計和製造的專案,還是殲10戰鬥機,不過現在殲十戰鬥機還沒有選型成功呢,一切都還早。
如果現在沈飛能夠引進達索的CATIA系統,那不就可以用來最佳化設計殲八II的進氣道嗎。
當然如果能夠針對性的在CATIA系統基礎上,做出國產的設計軟體就更好了。
沈飛為什麼會逐漸的不如成飛,其中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成飛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方面,走在了前面,引進達索系統。
而沈飛雖然也沒少找國外的合作關係,比如說殲八IIACT電傳飛控試驗機,沈飛便找到了德國MBB公司合作。
要知道電傳飛控系統,那可是比殲八II使用的機械傳動系統要先進太多了。
二代機使用的機械控制系統,就是拉鋼絲繩控制舵面轉動,可是電傳操縱系統就不一樣了,直接發訊號給舵面上的每一個電機進行精確操控,省掉了從操控杆到舵面電機之間複雜的機械結構,所以飛行品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就好比是汽車上使用的電子檔把加上自動變速箱,與手動機械變速箱的差別。
在電傳飛控系統方面,成飛選擇了達索公司合作,便很是順利。
而沈飛殲八ACT試驗機,因為控制律軟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