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理皇族古墓 (第4/5頁)
粗文淺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後表示,該猜測還須進一步考證。”
“石埂是什麼?跟白族墓有什麼關係?”微微不解的問。
“大理皇族就是白族人,白族人墓葬風俗是起墳前會先在山坡上壘出石埂,在石埂背後起墳。他們起墳都會讓其面向太陽昇起的東方,這可能表現的是對太陽的崇拜,也可能表示白族人是從東部沿海地區遷往雲貴山區的,這種墓穴的定向,可能是對先祖故地的懷念。
白族墓壘石埂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防止山體滑坡,以及土質鬆動造成墳墓下滑。石埂的作用就像是圍牆。壘石埂通常選擇方磚,石埂的長度為1丈左右,石埂建設中採用了錯位法,這也是古代常採用的方法,即在一塊長石頭的上下左右分佈短石塊,這樣壘起的東西比較牢固。羅漢山古石埂恰好與這些規矩相符。專家將這處石埂及石頭走向與多處白族墳墓做過對比,發現它的佈局與其他尚存完好的古代白族墓十分相似。包括現在白族建墓也壘石埂,古墓附近就有數座現代白族墳墓,都是面對東方,也建有對應的石埂壘在墳墓東北方向,與古墓石埂相似。”
“羅漢山上的這些石埂在我記事時就有了。據村裡上年紀的白族老人說,這種墳前石埂名為‘歿埂’。”老徐主任補充介紹,“村裡人一直流傳一個說法,當地的白族居民是從大理遷來的,當年蒙古大軍平雲南時,大理國末代皇帝段興智逃到昆明後,被蒙軍一路追趕,直至逃避到此地的山上為止。以前在山腳下還有一座“土地廟”,後來專家來看了,多方考證以後,居然發現,那不大的小廟,居然不是什麼尋常的土地廟,供奉的其實是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是個‘天子廟’!”
“不錯”李科長接過話題,“除了石埂以外,石洞旁邊還散落著很多石料。這些石頭堆積集中,是人工運送上來的。猜測大概是歿門石。古代白族沒有文字,一般白族人的墳墓前都會有兩塊歿門石,男方女圓。在石埂圍起的區域內就是墳墓,佈局為男左女右。現在白族人都有了文化,起墳時則會效仿漢人立碑。
羅漢山大巖角山樑石洞年代久遠,站在石洞前向山坡下望,可以看見由幾道石埂圍出了一個圓形壩子,這個壩子平坦得有些異常。應該是故意人為軋平。若是此處“古墳”真與大理白族皇室有關,那麼墓室應該不只是石洞那麼簡單,石洞另有用處,真正的大理皇室古墓,應該在石埂圍成的壩子底下才對。
這就是古墓的發現及現存情況。但是由於沒有立即組織發掘,所以也不能確定上述推測是否正確,考古專家進行了初步考證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