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出吳莊(十七)十指連心 (第3/16頁)
匿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p></o:p>
切莫掛念!秋安。<o:p></o:p>
給趙春懷寫罷,又給趙春樹重新擬定一封。文景字斟句酌,團了寫,寫了團。直到婆婆叫她去吃早飯,這才住筆。<o:p></o:p>
早飯後,雲過雨歇,清風拂面。趙福貴穿了高筒雨靴去了自留地裡。婆媳倆顧不得洗鍋洗碗就同到小屋去看那信。文景朗聲讀,婆婆仔細聽。對叮囑趙春懷吃好穿好、給春玲買東西婆婆倒沒意見,只是覺得沒把她吩咐的幾條寫進去,心中不悅。感到文景似乎不尊重她。文景忙柔聲兒解釋道:“娘啊,您說的意思其實都寫進去了。‘若遇意外,多朝各方面想想。年輕人來日方長’那就是您的意思啊。千萬再不可挑明瞭!您想想:她大哥、她二哥兩個去處,春玲必定先去一個地方。咱怎麼可以在兩封信中都把事情寫得太暴露呢?那不是擴大了宣傳力度,自家髒潑自家?萬一春玲到哪兒都不向哥哥們吐露真情呢,咱不能先就揭了她的短,讓她在兩個哥哥面前不好抬頭!”<o:p></o:p>
“啊呀呀,好我的賢媳婦、親閨女!你咋想得這麼周到呢?”趙福貴家的恍然大悟後,脫口誇道,“這腦水簡直與我年輕時一樣樣兒。娘現在真是老糊塗、不中用了!”一般人家的姑嫂,最容易互相猜忌鬧矛盾。況且,春玲頂替了文景去縣城的傳言,趙福貴家也有耳聞。見文景不記前嫌,這樣替春玲護短,那婆婆感動得不知再說什麼好。心想:春玲的為人處事能有文景一半兒的穩誠持重就好了。<o:p></o:p>
那婆婆眼巴巴地看著文景將信瓤疊折整齊,塞進信封裡,急忙跑到她那邊的裡間屋,又找來了郵票和瓶裝的漿糊。老人家親自封了口、貼了郵票,就催文景快快送到大隊去。她屈指一算,說郵遞員三天來一趟鄉下,今天正好是送信的日子。<o:p></o:p>
帶著這兩封信出來,文景如獲什麼美差,三步並作兩步地往生產隊大院趕。彷彿去會久別的親友。這次家鄉,深深感到作了新婦的女人到底與姑娘時不同。做姑娘時自由自在,想到哪兒瘋就到哪兒瘋。做了新婦,首先得考慮各方各面的關係,各方各面的體面,把自己拘束住了。不想說的話也得說,不想做的事也得做。其實是宛若河槽裡的石頭被碰圓了、磨滑了,世人反倒說你懂規矩識大體。<o:p></o:p>
走在雨後的村巷,空氣清新,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