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5/7頁)
春未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房的兩個侄子,雖說在申家讀書,但到底是自家人,若是求到四爺這裡,四爺也推脫不了。”
這話倒很是了,但徐氏十分不爽,她和丁姨娘沒有恩只有怨,沒有趕盡殺絕,已經是她格外仁慈了。
兒子厚道,可她們卻都不客氣。
徐氏不禁道:“也不必應承她們。”
“話雖如此,同在一個屋簷下,日日見面,若太絕情了,旁人又如何看呢?哦,對了,四爺準備在翰林院附近賃個屋子,這樣見同僚,招待同鄉倒是好。”
“咱們府上不能嗎?”
只見蜜娘笑道:“有些讀書人就是有那個脾氣,不願意入朱門,便是四爺見同年,也只穿燕服,生怕別人說他自視甚高。”
徐氏也知曉兒子現在大了,也有自己的班子,但是家中人多口雜,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要在外另外招呼客人。
分家的話,當然不能由蜜娘說出來,父母在不分家,這樣於名聲也有礙。
那麼最緊要的是要讓徐氏自己知道,不分家的壞處。
此事之後,家中平靜,阮嘉定和定二奶奶都要去嶺南,蜜娘去送了一程,說來,她本以為這次回來能時常見到爹孃,不曾想居然她這一回來,爹孃要走。
但人生之事就是如此,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兩個弟弟由蜜娘引薦給徐氏行禮,玉恆玉涵都是好相貌,且敦厚老實之輩,這讓徐氏很是歡喜的同時又打量了一下蜜娘,這阮家全部的鐘靈毓秀彷彿她一個人得了去了。
蜜娘卻知曉她這位大弟弟萬事均安,是那種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他有自己的章法的人,據說他自己和方惟彥道中了也好,不中回家做放牛翁也可。
但玉恆絕對才識不錯,方惟彥還道他這樣的心態反而好事,一但發軔也不一般。
又說玉涵卻不同,他小時候頑皮,長大後,卻在科舉一途上十分著緊,勤學聰明,但得失心很重。
不過,這兩人因家教關係,從不拿官家子的威風,在學裡也是和其他學生一般。
見過徐氏後,她道:“他二人都是半年才回來一次,我想就不必接來,好歹也有這麼大了,雖然不至於當家理事,但也能立起門戶來,兒媳尋常回家多看顧些就好了。”
徐氏自然知曉是為何?府裡如今住著俞氏的兩個妹子,都是嬌花一般的年紀,阮玉恆和阮玉涵此時不結親,都是為了將來有了功名,能結更好的親事。
如今,她自己也覺得越來越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