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係好像也日益落地了——隊員對她一向是友好的,但藏在友好背後那股子隱隱的疏遠和掂量,隨著她的改變,也自然地逐漸消弭,葛謝恩不再是個來鍍金的、心高氣傲異想天開的所謂‘政治新星’了,不需要特別的表白,同僚們隱隱都能感受到這一點,他們和葛謝恩的話也變多了,更願意和她分享一些自己的私事,發表較敏感的見解——這些見解往往是比較悲觀的,但葛謝恩也不奇怪,救災隊見到的全都是最負面的情景,受到感染也很自然。
“救災……不可能這麼永遠持續下去的。不是這裡就是那裡,災害範圍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慘烈。你說是小冰河時期也好,天命不屬敏朝也好……反正我只認一個理,那就是天老爺大概是真不想在這塊繼續住人了。那你有什麼辦法?就算是六姐,也一點辦法沒有。”
不止一個人是這麼想的,他們認為眼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杯水車薪,只能延緩北方貧蔽離亂的程序,最終還是要以整個北方往南方的大移民,作為終極解決方案。因此這些救災隊員往往都是南洋開發的狂熱支持者,很顯然,他們認定了這才是北方省道最終的出路。
而且,這些人個個都是很好的數學家,一和葛謝恩算起遷徙賬就頭頭是道,收不住口,“雖然這些年運走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自己跑到南邊北邊去……但你真不知道華夏到底有多少人!走的人比起來,真的都是少數,還有更多人依舊是留下來了!對於這種規模的遷徙,海路根本不必提,不算在內的,陸路也是有極限,現在再不打通一條走廊,就來不及了!”
但是,衙門對此顯然有不同的看法,似乎還是秉持著‘哪裡有難救哪裡’的念頭,並不想徹底遷走所有人。不可諱言,好幾個救災隊員因此對六姐是有不滿的,和從前的葛謝恩一樣,他們也認為這是六姐的軟弱和逃避,甚至會讓救災隊冒的風險都失去意義——不遷徙,就等於是承認了仍有很多人會因為本地的災害而死去,那既然都接受有人死了,為什麼還要派救災隊冒著生命危險去救災?
他們的不滿,讓之前也因為‘新模範’而對六姐心生不滿的葛謝恩,難免有些心虛,她意識到了自己的情緒,在旁人看來或許也是荒謬的。因為她就不太能贊成這些隊員的想法——遷徙省道,怎麼看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說,似乎也沒有必要,畢竟,拋開了那些災情中心,山陽道其餘地方的日子也還過得去啊。為了這種事情,對六姐就心生不滿的話,會不會也太苛刻了,六姐……六姐也不容易呀……
的確,在三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