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3頁)
免費閱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備以仁義著名天下,而孟達斬殺投降之人的操作,簡直就是給劉備抹黑!
投降都殺?
事情傳出去後,日後誰還會投降劉備?
反正投降也是一死,不如殊死抵抗,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呢。
再者說,蒯祺是一般人?
刨除諸葛亮姐夫的身份,蒯祺出身荊州四大世家之一,家族在荊州本地有很強的勢力。
劉備在荊州還有地盤呢,孟達把蒯祺殺了,這無疑把蒯家往死裡得罪,甚至可以說把蒯家往曹操那邊推。
雖說當年劉琮帶著荊州投降後,蔡家、蒯家紛紛歸順曹操。
但有諸葛亮的關係在,這些荊州世家不是不能爭取。
這次蒯祺投降,無疑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能把蒯家從曹操那邊拉攏到劉備這邊。
再不濟,也能讓蒯家兩邊下注,總比蒯家對曹操孤注一擲要好得多。
可現在,隨著孟達殺了蒯祺,一切全砸了。
而孟達之所以做出如此‘謎之操作’,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刀子砍在蒯祺身上,目的卻是針對諸葛亮,或者說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鬥,劉備內部也不例外。
劉備入主益州,法正、孟達、李嚴這些二五仔,可都是出了大力氣,事後也因功進入劉備集團的權力核心。
不可避免,這些人組成的‘東州派’,與諸葛亮領銜的‘荊州派’,兩者就有些勢同水火的味道。
政鬥之事,在所難免。
哪怕是劉備,也不可能避免麾下如此,此乃人性使然。
孟達趁機砍死蒯祺,無非就是在針對諸葛亮,避免‘荊州派’繼續壯大勢力。
但話又說回來,政鬥歸政鬥,說到底是內部人的爭權奪利,故而應當有一定的底線,畢竟天下還沒統一呢,大前提要一致對外。
故此,以肉體消滅的方式作為政斗的終結手段,顯然不可取。
簡而言之,孟達這次的所作所為過火了,超出了政斗的底線。
不僅如此,孟達殺降還壞了劉備的名聲。
於公於私,這都是一件極為操蛋之事,可偏偏就這麼發生了。
原本宴會歡快的氣氛,因此事而一掃而空,眼下變得鴉雀無聲。
明明是一封捷報,卻給眾人帶來糟糕透頂的感覺。
最終,殿內群臣紛紛看向劉備,等待劉備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