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1/4頁)
卡比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公司本月財報傳送給老闆的半分鐘後,大洋彼岸的艾琳·菲爾頓收到了回覆:上線開會。
她抬頭看了一眼辦公桌對面掛著的東一區、東八區和西八區的標準時鍾,確認了李殊所在的當地時間,半夜十二點半。
下屬們早已習慣李殊的工作節奏,沒多久就高效地聚在了影片前。
李殊的影片畫面開得很早,鏡頭前沒坐人,等高管都到齊了,他才端著水杯走過來。
艾琳已經將財報傳送至各位高管手中,大家無聲地翻看著報表,等李殊開口。
“我不滿意。”李殊說。
艾琳打字的手停下來,看了李殊一眼,心中一沉。
李殊是舊金山灣區最年輕有為的創業者之一。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華裔中產家庭,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他的父親是機械工程師,母親是家庭主婦,祖父曾是軍官,戰後攜全家赴美定居,落地生根,在五十年間散出一支龐大的親緣族系。
與大部分矽谷天才的故事相似,李殊有著求知慾強烈的、自我意識過剩的孤僻童年,喜愛悶頭躲在家中的地下室鑽研,沒有朋友,也幾乎不和人交流。直到進入大學,加入了兄弟會,有了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才自然有了不大卻穩定的社交圈。
十九歲時,由於影片網站的資料統計缺陷,室友的賬號被錯誤刪除,李殊用自己兩年的Putnam的獎金租了伺服器,買了一臺新電腦,和室友創辦了Eps,日夜顛倒地在宿舍公共休息室的角落寫出了第一版程式。
半年後,他們獲得了第一位風險投資家的青睞。至今十年,公司出過巨大丑聞又化險為夷,曽接近破產邊緣而起死回生,也曾與投資人反目,對峙法庭,佔據灣區新聞頭條數週。
媒體給李殊貼的最大標籤是怪。
李殊經營流媒體和環保公司,善於利用輿論造勢,卻極度厭惡鏡頭,幾乎從未公開出鏡。
他在南灣區有兩棟毗鄰的玻璃大廈,在矽谷的大多數時間,他都在主樓45樓至47樓挑空建造的一棟怪異的半玻璃半水泥建築裡辦公。
別有用心的好事者將這棟建築與巴黎聖母院的鐘樓的圖片放在一起比較,猜測李殊一定像鐘樓裡醜陋的怪人,因此龜縮在角落,不願現身。
但稍對李殊和其公司有所瞭解的人都清楚,此類言論並不完全真實,李殊的外貌和醜陋毫無關聯,怪異倒確有其事。
艾琳五年前入職公司,是李殊的秘書,為李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