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楊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傳:“莽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注“老則詐偽篡奪”。按:莽年五十一居攝,五十四即真。(一)“聞”字原本作“問”,據本章義疏改。
或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孰寧?”曰:“寧先病而後瘳乎?寧先瘳而後病乎?”〔注〕病篡之深,故有先瘳之喻。〔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司馬雲:“宋、吳本作‘有始而無終歟?有終而無始歟’?”按:“有始而無終”句絕,“與”字屬下讀。音義:“與有終而無始,‘與’如字。”是也。“孰寧”者,寧猶願也。說文:“寧,願辭也。”音義:“孰寧,天覆本作‘孰愈’。”“寧先病而後瘳乎?寧先瘳而後病乎”者,先病謂無始,後病謂無終。吳雲:“德寧有終也?”注“故有先瘳之喻”。按:世德堂本“喻”誤作“愈”。
或問“大”。曰:“小。”問“遠”。曰:“邇。”未達。曰:“天下為大,治之在道,不亦小乎?〔注〕道至微妙,故曰小也。四海為遠,治之在心,不亦邇乎?”〔疏〕注“道至微妙”。按:秦氏石硯齋影宋治平本“妙”作“渺”;錢本、世德堂本作“妙”,浙江翻刻秦本同。今檢治平原本,正作“妙”。說文:“秒,禾芒也。”引伸為凡微細之稱。經傳通以渺、妙字為之。先知:“忽、眇、綿作。”忽、眇、綿皆微也。“渺”即“眇”之俗。老子:“故常無慾以觀其妙。”王注云:“妙,微之極也。”又老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是妙亦微也。注語用老子,當以作“妙”為是。
或問“俊哲、洪秀”。曰:“知哲聖人之謂俊,〔注〕深識聖義,是俊傑也。秀穎德行之謂洪。”〔注〕禾之秀其穎,猶人之洪其道也。禾秀穎則實結,人崇道則德聞洪大。〔疏〕“俊哲、洪秀”者,俊讀為峻。大學:“克明峻德。”鄭注云:“峻,大也。”今堯典作“俊德”。古俊、峻、駿三字通用。俊與洪同義。爾雅釋詁:“洪、駿,大也。”“俊哲、洪秀”,疑當時制科有是名,故以為問。“知哲聖人之謂俊,秀穎德行之謂洪”者,音義:“知哲,上音智。”司馬雲:“‘知哲’當為‘哲知’,言哲能知聖人之道,不溺於異端,智之俊者也。秀謂材秀,能修德行,使穎出於眾,秀之大者也。”按:知哲、秀穎,皆文異而詁同,上用如名詞,下用如動詞。言知足以知聖人,斯為俊矣;秀足以秀出於群行之宗,斯為洪矣。古無“智”字,知聞為知,仁知亦為知,哲義亦然。洪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