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油茶籽油 (第2/4頁)
皮皮的小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些糖稀過年的時候帶回去給家人嚐嚐。
周誠兩輩子第一次喝甜菜熬出來的糖稀,味道確實不錯,比白糖的純甜多了點清香。
享受的眯了眯眼,說道:“今年種晚了,明年咱們開春後就種,秋季還能再種一季,想吃糖稀還不容易麼。”
糖稀雖甜還是不如白糖方便,等以後白糖賣遍大江南北,糖稀也就沒那麼稀奇了。
盧清婉可不是心慈手軟的主,價格絕不會比現下賣的黑糖塊便宜。
鹽是人體必需品,不吃鹽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鹽降價也是為了博取民心穩定社稷。
糖不一樣,人不吃糖沒什麼影響,且從古至今都是奢侈的吃食,賣的貴也是理所當然。
一畝地出產的甜菜煉出的白糖至少五百斤,就算盧清婉賣一百文一斤,一畝地的甜菜除去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少說可以掙四五十兩。
若是賣到其他國家,價格只會更高。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盧清婉會要求他大量種植甜菜。
若是這樣,正好可以跟她多要些人,將湖州的地都開出來。
開出來的地全都種上甜菜和油菜籽。
罕見的黑土地,不種實在是暴殄天物。
一江之隔的荊州湖泊較多,土地大多是沙地和黃土地,肥沃程度遠比不上湖州。
時間一天天過去,進入深秋早晚天氣變得寒涼,隋玉瞻等人去山裡摘油茶籽,山下的棉花也到了採收期。
畝產八百斤的棉花總共收穫四萬斤,留一萬斤分給大家,每個人能分到十幾斤,不但夠做一套衣裳,被子和棉衣填充物也有了。
來湖州半年,近六百人的溫飽問題解決。
周誠對今年的成果非常滿意。
“一百斤棉花紡成線織布,過年的時候穿新衣,八十斤做被褥和棉衣。”蔣氏喜滋滋地對三個兒媳說。
許家有八個大人,四個小孩,每個大人分到十八斤棉花,小孩減半,一下子分到一百八十斤棉花。
足夠一家人過個暖冬。
馬小清建議:“娘,咱們燒炕,我覺著被褥裡不塞棉花也沒什麼,不如把塞被褥的棉花也紡成線織布。
公爺不是說明年開始每年種兩季棉花,以後棉布越來越多,人人都穿得起,價錢肯定不如今年。”
蔣氏和趙氏王氏兩妯娌一聽就明白馬小清的意思,三人眼睛一亮。
蔣氏問:“你的意思是織成布拿到城裡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