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行天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中學是大家共同的希望,所以在學習上大家是都很用功的。
我們這所農村的小學校,之所以能形成這樣的局面,當然和以羅老師為首的三位老師的來到是有直接關係的。我記得我剛上學的時候,雖然那個時候還是一年級,教室也還是這個地方,以前做過倉庫,也是因為透風漏雨不能用了才搬離了這裡。我剛上學到的時候,年齡尚小,但是教室破敗的不成樣子,這幾間房子的周圍雜草叢生,之前那個時候還沒有操場,同學們也沒有活動的地方,只有現在操場上的一排大樹。
那個時候有文化的人本身就不多,而且能擔當起老師這一角色的更是鳳毛麟角了。全公社也沒有幾個願意來當老師的,男老師很少,青壯年後生,願意在家裡去上工,也不願來學校當老師。當老師雖然很輕鬆,也不用參加勞動,可是也都是掙的公分,而且從待遇上比正常勞動力要少很多。如果是自己村裡有這樣的人才還好說,要是其他村裡的來跨村掙工分掙的又少,人家即使有文化也不願意來。
有文化的女生大抵也是這個樣子的,那時候農村人普遍的結婚都早,女青年到了一定的年齡,都結婚嫁人了,那時候奉行的是多子多福,不用幾年拖家帶口的都就變成大媽了。所以那個時候師資力量相對的太薄弱,我們村也是這個樣子。
後來這幾年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村村有小學才被提上了日程。儘管如此,可那個時候能夠擔當起老師的確實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公社透過縣裡的教育機構,這才向本地的適宜的青年人提出了招聘計劃。
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沒有結果,那個時候我們五個年級幾十個學生擠在兩個教室裡。而且我們所用的課桌還是用磚磚塊搭起來的,上面鋪上簡單的木板。坐的凳子也是從家裡帶來的,破破爛爛,各式各樣。操場上更是坑坑窪窪,崎嶇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是一個一個的大水坑。每每遇到這樣的天氣,學生們回到家裡都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小泥人,家裡人看上去也很心疼,導致有好多學生輟學在家,像我哥哥就是這樣子的。
三年以前,我們終於迎來了轉折。在公社和我們村的努力下,我們終於迎來了羅老師,張老師和楊老師三位年輕的老師。因為是跨村的原因,而且距離很遠,他們的待遇也做了適當的調整。
三位年輕老師的到來就像一股清流,給我們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羅老師的提議下,大隊幹部也積極配合,我們小學校終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破爛不堪的教室也進行了簡單的修整,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