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3) (第1/3頁)
許我多吃不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是名副其實的“醫聖”,一生都在為解救世人的疾苦而努力,他鑽研中醫理論,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傷寒雜病論》,還親自為病人臨床診治,開創了名醫坐大堂的先例,他就是中國傳統醫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出生於東漢末年的南陽涅陽縣,他的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為官,讓張仲景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古聖先賢的典籍。當時社會動盪、兵禍連年,加上疫病橫行,很多百姓都死於非命。而統治者只知道爭權奪利根本不顧百姓的死活,這使得他自小就厭惡官場、輕視仕途】
天幕下,張仲景眉頭微皺,正專心為病人把脈。他的手指搭在病人腕上,似能洞察一切病症。
忽然,一群人嘩啦啦的跑到堂內,二話不說就跪在地上對著張仲景叩首,嘴裡還高呼神醫在世。
張仲景:“!!!!”出什麼事了!?
受到驚嚇的張仲景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一問才知道原來自己上天幕了。
他走到屋外一看,果然看到自己往日的事蹟正被天幕詳細道來。張仲景嘴角揚起一抹溫柔的笑意,心裡又是激動又是欣慰。他一生不追求名、不追求利,只想做個懸壺救世的醫生,能為民解難便心滿意足了。
【張仲景最崇拜的人是春秋戰國時的名醫扁鵲,立志將來也要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10歲左右的時候,他拜了同郡的名醫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在求學期間,無論是外出診病、抄方抓藥、還是上山採藥回家炮製,他都從不叫苦叫累】
【張祖伯見張仲景是可塑之才,便把自己畢生行醫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張仲景不負期望,很快變成了一個名醫,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當地的名氣甚至超過了他的老師。可儘管張仲景厭惡官場,但由於他的父親在朝為官,他也被迫透過“舉孝廉”被朝廷任命為長沙太守。按照當地的規定,官員不能隨便進入民宅、接近百姓。這樣一來,張仲景便不能再為百姓治病了】
東漢一個位面裡,古老的街巷中,人群聚集,神色黯然。
“張醫聖竟要為官了,這以後誰來為我們治病啊。”一位老者拄著柺杖,渾濁的眼中滿是不捨與惋惜,聲音帶著顫抖。
人群中傳來陣陣嘆息,一位年輕的婦人抱緊懷中生病的孩子,眼中含淚:“我家孩兒這病,全靠張大夫的良方,如今他若不再行醫,可如何是好?”
旁邊的書生模樣之人也搖頭嘆道:“張神醫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