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歷史上著名的變法(3) (第1/3頁)
許我多吃不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穆宗朱載垕駕崩後,年僅10歲的朱翊鈞繼位,改元萬曆。此時的明朝內憂外患,國庫空虛、官僚腐敗、法紀鬆弛、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位居首輔之位的張居正作為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深知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於是他決定進行變法改革!】
天幕之下,朱元璋和朱棣一聽剛剛10歲的皇帝,瞬間氣得跳起來,後世這些不孝子孫到底是怎麼做人的?怎麼能讓孩童當皇帝?就不怕權臣把持朝政嗎?然後下一秒就聽到首輔是個挺不錯的政治家,瞬間心頭一鬆。
【張居正變法是政治與經濟的雙重革新,他從整頓吏治入手,推行考成法從而提高行政效率,強化中央集權。他強調“法之必行”“言之必效”,確保政令暢通,法紀嚴明,。經濟上,他下令重新清丈土地,整頓賦役、開源節流,同時推行一條鞭法緩解財政危機。增強國家財政實力】
【面對北方的威脅,張居正並未選擇閉關自守,而且採取“外示羈縻,內修守備”的策略,重用戚繼光等名將強化邊防,同時透過互市貿易來減少邊境衝突,展現大明國威。張居正變法不僅僅是政治、軍事、經濟的革新,更是一次文化的覺醒。他提倡實事求是,反對空談,鼓勵學術研究,促進社會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榮】
天幕之上光影閃爍,張居正變法的一幕幕畫面如走馬燈般呈現。只見張居正整飭吏治,淘汰冗官,那些往日裡尸位素餐之徒被逐一甄別,官場風氣為之一新;推行一條鞭法,賦稅制度大為簡化,百姓們不再被繁雜賦稅條目所困擾,田間地頭逐漸有了更多生機與笑語。
朱元璋目光緊緊盯著天幕,微微點頭,面上露出一絲讚許之色,緩聲道:“此子心懷天下,志在利民,不懼權貴之阻撓,不懼變法之艱難,實乃忠君愛國之好臣子。其法若能徹底施行,大明江山社稷之根基當更為穩固,百姓亦能安居樂業,免受苛政之苦。”
【透過十年的努力,明朝國庫積銀六、七百萬兩,糧食貯備足以支用十年,社會經濟也開始恢復,邊境安寧一度呈現“中興”景象。可以說張居正的改革不僅為明朝續命62年,更為後世的改革者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天幕下,張居正一臉沮喪,“難道這就是天命嗎……”
他的改革能大獲全勝確實是個值得喜悅的事情,可卻只為大明延續了62年……這讓他如何能接受?
而年幼的朱翊鈞這邊,當張居正變法成功的景象在天幕上徐徐展開,他看到朝堂之上氣象一新,政令暢通,百姓們的臉上洋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