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安史之亂3 (第1/3頁)
許我多吃不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堂兄,平時喜歡飲酒作樂,為人不學無術,因為楊貴妃被唐玄宗寵幸才被屢屢提升,一人身兼四十多個官職,權傾朝野。正是因為楊國忠在職期間的一系列騷操作,最後直接成為了安祿山叛變的導火索。其一是楊國忠兩次發動對南詔的戰爭,但全部戰敗。20萬大唐將士戰死沙場,但楊國忠因為貪圖軍功,兩次戰爭皆偽造捷報上報朝廷,李隆基還因此對楊國忠大加封賞】
【其二是天寶年間,關中地區連發水災,唐玄宗擔心會傷害莊稼,導致嚴重饑荒。楊國忠便挑選了最好的莊稼拿給李隆基看,李隆基信以為真,安祿山看到如此昏庸的李隆基,反叛的野心越來越強。如果說安祿山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還算懼怕,那對楊國忠則是完全不放在眼裡】
李隆基聽天幕說得越多,心裡的怒火就越大,甚至可以說是氣急敗壞。
他好歹是個皇帝,可在天幕眼裡卻猶如被臣子玩弄在鼓掌之中的玩意,朕當真如此不堪,如此昏庸嗎?
李隆基問這個問題簡直就是自取其辱。華夏五千多年曆史中明君不少,昏君更是多如牛毛,但和他一樣從明君走向昏君之流的倒是少之又少!
【公元754年,唐玄宗按照楊國忠的建議招安祿山入朝,試探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於事先得到了楊貴妃的通風報信,於是將計就計裝模作樣的向唐玄宗哭訴自己的一片“赤心”,使得唐玄宗對他更加信任,還有提拔安祿山為宰相的想法。楊國忠哪裡願意啊?他雖然做人不怎麼樣,但是看人是真的準,立即勸阻說道:“安祿山雖然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麼能當宰相呢?”自此,安祿山和楊國忠兩人的矛盾更加尖銳了】
【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聯合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兵馬,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此舉可謂是讓全國震驚,因為唐朝當時已經幾代人都沒有見過戰爭了,朝廷軍隊更是毫無戰鬥力可言,叛軍所到之處,當地縣令有的聞風棄城逃跑,有的乾脆開啟城門迎接叛軍,即使有個別抵抗的,也盡數被叛軍擒殺,僅僅三天,安祿山就控制了河北】
“砰!”唐玄宗氣得一手拍在龍椅上,雙目圓瞪恨不得衝到天幕上殺了安祿山。同時他對大唐的官員也非常失望,作為當地的父母官,叛軍來時居然不護著百姓的性命,反而棄城而逃,哪裡有半點當官的樣子!簡直比逆賊還要可惡!!!
而唐太宗這邊目光冰冷,面無表情,似乎已經接受後世子孫無可救藥的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