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公子風流 !
奉天殿裡,大理寺卿重新站出來,道:“陛下,微臣以為,郝風樓既然願意伏法,為安眾心,依律,當以謀反論處,微臣以為……”
刑部尚書鄭賜卻是笑了,道:“謀反,謀的是誰的反,於大人掌大理寺,說出如此的話來,未免不妥吧。分明這是傷人的刑案,何來謀反一說,既是要按大明律來處斷,罷其官職,流配三千里即可,何必非要論以謀反,禍及他的家人?”
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突然冒出來:“此言差矣,鄭大人的話,下官不敢苟同,當今陛下恢復祖制,又涉及到了宗室,依我看,不適合用大明律,而該用大誥來秉公處置才好。”
這些朝廷的官員,一個個都是老油子,為著各自的目的,單單圍繞一個量刑的問題就可以爭得不可開交。
先是爭刑律,到了現在又開始爭到了大明律和大誥上頭了,大家之所以爭,正因為這裡頭有個極為重要的關鍵。大明律的刑法比較正常,沿襲的宋律和元律,可是大誥不一樣,大誥是太祖他老人家的‘量刑標準’,而在太祖時期,貪墨幾兩銀子就要剝皮充草,可以想象,如郝風樓這般的‘重罪’,不殺他家滿門,那就不是太祖的風格了。
所以圍繞大明律或是大誥來相互爭論,極為必要。
三法司的幾個主官本就不是省油的燈,如今各執一詞,火氣都是不小。
朱棣有一種深深的厭惡感,他討厭爭論,喜歡乾坤獨斷,可是他心裡清楚,自己要達到目的,就必須接受他們的爭論,火候差不多之後,再假作兼聽了各方意見的樣子,做出決斷,這個樣子,他一定要做。
對郝風樓,他心裡抱著一絲同情,可是他明白,郝風樓自己承認罪責的那一刻,接下來就是如何處置的問題了,朱棣眼下的底線是讓郝風樓活命,至於其他的事都可以以後再說。
只是他一抬眼,卻見三寶太監進殿,站在殿的角落,有些心急火燎的朝自己使眼色。
朱棣臉色一沉,三寶太監很是穩重,平時絕不會在廷議御審時如此冒失的,莫非……發生了什麼事?朱棣朝三寶太監努努嘴。三寶太監見狀,便小心翼翼地繞過群臣上了金殿,站在朱棣身邊低聲道:“陛下,出事了。”
朱棣皺眉,撫著御案,故作平靜地輕聲道:“何事?”
一份急奏遞到了朱棣的手裡,朱棣展開,臉色更加陰沉。
臣錦衣衛同知吳輝奏曰:巳時一刻,泰寧衛千戶巴圖率官兵一百九十四人衝至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