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49年10月底,斯大林致電中方,明確指出不同意北朝鮮武力統一;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抵達莫斯科進行國事訪問,並於當晚提出修改國民政府簽訂的中蘇條約問題。斯大林直接拒絕;
1950年1月2日,斯大林迫於國際形勢和壓力,初步同意廢除舊約簽訂新約;
1950年1月22日,中蘇正式談判開始,作為條約的重要一項,決定將旅順港、大連港及中東鐵路歸還中國。
1950年1月30日,斯大林致電駐朝大使什特科夫,讓其轉告金日成,在朝鮮統一的問題上,打算幫助他。
從1949年10月底到1950年1月底,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斯大林的態度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當時看來實在令人不解。
但是透過對各個時間點及事件的分析,就可以明確看出:
那問題來了:
從後來俄羅斯解密的蘇聯檔案來分析看,斯大林不愧是傑出的戰略家,他的計劃即使現在看來也是完美無瑕。
因為按照他的思路,無論北朝鮮最終是勝利還是失敗,贏家都將是蘇聯。他心心念唸的,就是
他支援北朝鮮發動對南朝鮮的戰爭,結果無非有兩種。
作為朝鮮的老大哥以及朝鮮統一的最大後臺,自然可以提出租用朝鮮半島的仁川港和釜山港。
這樣蘇聯就能彌補失去中國旅順港和大連港的損失,繼續在遠東地區有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
以中國薄弱的海空力量,為求自保,只能向蘇聯求助,這樣蘇聯就能繼續名正言順地在旅順港和大連港駐軍,繼續擁有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