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送父上任,搶收 (第3/6頁)
玄武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圍的山水林草之間。
至於府兵,以前是家屬隨營居住,沒田沒房,生活困苦。
現在,大隋的皇帝們改革兵制之後,軍戶編入民戶,改屬州縣管理,還分了地。
家屬也進入尋常百姓家,和一般民戶一樣從事生產,日子也好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就是均田制帶來的好處。
大隋兵民合一的制度,也是均田制和租庸調製結合在一起產生的。
租即田租,庸則是力役,調是戶調產納。
朝廷規定,一個成年人可以分到田一百畝。
二十畝為永業田,歸受田者所有。
八十畝為露田也就是臨時的田,受田人死後要交給國家。
婦女和奴婢的地位比較低,他們每人只能分到露田,還只有四十畝。
如果家裡有頭耕牛,一頭可以分田60畝。
至於賦稅,則按照床收。
一夫一婦為一床,每年需要上交租粟三石,絹三丈。
大隋規定,二十一歲及以上為丁,六十歲以上為老。
服役,從成丁開始,至老始免。
兵役,一個男丁,需要每年服兵役一個月。
服兵役期間,衣服、乾糧、裝備,全由個人負責。
有點好處是,丁男在服兵役期間,租調全免。
另外,像什麼徭役、色役等,如果實在沒辦法參與,那就用納絹代役的方法支應。
田租,十月徵收,十一月開始運送。
庸調,八月收取,九月開始運送。
他們運送的目的地,就是大隋各地的大糧倉。
只是,行政中的這些工作,在邊陲多民族地區,幾乎輕微的可憐。
大屋作太守,現在最核心的工作內容,就是帶領屬官,做好各民族團結、和睦,維護趨勢穩定和貿易順暢。
為了讓自己老爹上班上得更舒服些,阿布契郎給他配備了一支豪華的幕僚團隊。
他是從重影中,選調了一批當初落難的世家子弟。
這其中有些人,當初跟隨隋文帝遠征高句麗,就是想來鍍鍍金的。
他們,等得勝回去便可承繼祖蔭、光耀門楣了。
只是,天不隨人願,結果落難入林,差點成為野人,要不是搜影所救,很可能一輩子就撂在老林子裡了。
說實話,到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