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吼吼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對於璚英的責難,朱祁鈺聳了聳肩,說道:“你爹理想太寬泛,孤只不過是糾正了一下而已。”
“殿下,臣若有所悟,是否,臣心中所念之大明,並非殿下之大明?”
于謙開口,牙齦還帶著些許紅漬。
這就是廢話,朱祁鈺所見過的世界比于謙還要大的多。
雖然智慧或許比不過於謙,但是眼界,于謙定然比不過朱祁鈺。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進而決定整個社會關係的基本面貌,決定歷史發展的程序。
朱祁鈺並不會盲目追求所謂的進步,他又不是路易十六,怎麼可能將自己送上斷頭臺!
但是,向前邁出一小步,也是朱祁鈺所想的。
而光憑朱祁鈺一人,肯定是不夠的。
于謙能在大明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不就說明了他自身帶有的家國情懷嗎?
“何為國?國字本就是圍起來的疆域,我等同文、同種、同語,匯聚而成,是為國。”
朱祁鈺直視著于謙那有神的眼睛,淡然道:“即,土地、百姓、朝廷,若無土地,那便是野人,若無百姓,那便是荒原,若無朝廷,那便是蠻夷。”
陳循和于謙隨著朱祁鈺的聲音在思考,國家的概念,在他們腦中十分模糊。
國,自古以來便是疆域的意思,所以,于謙懷抱著社稷為重,君為輕的理念,因為眼界的原因,只能短期護住大明。
其實,就算沒有于謙,也有可能出現何謙、張謙什麼的。
“孤的想法很簡單,為百姓提供富足的生活,為大明開創堅實的基業,馬飲多瑙河,孤要南洋的橡膠,倭國的鐵礦和煤炭,西域的香料,而不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大明!”
這都是機會!大明此刻所具備的機會!
于謙和陳循,兩人吃驚看著似乎帶有一絲瘋狂的朱祁鈺。
這其中透露了幾個訊息。
郕王會開海,而且郕王要打通西域。
長期以來,西域一直被北方蠻夷所壟斷,但是仗著所謂地大物博,中原的權貴根本看不上那些蠻荒之地,南方交趾也是一樣。
兩人或多或少也明白了,為什麼郕王對於皇位有些抗拒。
這裡面牽扯的利益太多了,而且有不少朝中大臣也參與著。
就說那重下西洋,那麼遼東必定要收回,那裡有官辦西洋貿易的舊港。
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