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說些閒篇。
大太太一邊說話,一邊閉上了眼。
沒有多久,七娘子的聲音也漸漸地弱了下去。
大太太睜眼一看——七娘子已是伏在床邊打起了盹。
呼吸聲雖清淺,卻很勻淨,濃密的睫毛就像兩把小扇子,在臉頰上投下了深深的陰影。
大太太眼底就出現了一點笑意。
到底年紀還小,禁不住累。
她輕輕地把床邊的小薄被搭到了七娘子背上。
#
進了六月,大太太算是徹底痊癒了。
頭一件事就是好好地為初娘子挑選了帶回夫家的節禮。
初娘子身為長媳,卻長達數月出門在外,未能善盡侍奉高堂的職責,在鄉間是要被人說閒話的。
雖說事出有因,但身為孃家人,姿態也不好做得太高。
初娘子把節禮送回了餘杭,自己卻留了下來。
“母親雖然痊癒了,但卻還不能過於操勞,我還是過了七月再回餘杭吧!”她笑著摸了摸小囡囡的臉,“小囡囡也惦記著在百芳園多逛幾天。”
大太太自然不會反對。
“也好,那我就再做幾天甩手掌櫃。”
聽說大太太大安,幾家來往頻密的親朋好友也都上門來探望。
李太太是一臉的歉意,“是我少了思量,家裡有病人還到處亂跑……”
大太太不免又和李太太客氣,“這是誰都說不清的事。”又關心十二郎,“十二郎也康復了吧?”
李太太容色稍展,“嗯,只發了半個多月就全好了。眼下活蹦亂跳的……整日在家裡也是惹事,我想著,明年就送進山塘書院,讓幾個哥哥管教他好生讀書。”
十二郎和九哥是一樣的年紀,都要進山塘書院了。
大太太眼神一閃,“好事。”
九哥也到了進學的年紀了。
應酬了李太太,張太太、王家的十七太太,鄭家派來請安的婆子媳婦,還有糧政、學政、總兵家的太太……大太太總算清閒了下來。
就又忙著打點運送回西北老家的物事。
本家二叔已經收完了江南的帳,按例是又要問大房借人,把銀子、糧米運回西北去。
當時的票號生意雖然已經漸漸做大,但西北正值戰事,拿了匯票也未必能兌出銀子來,有銀子也未必能買得到糧食。本家二叔索性在當地就把部分盈餘換作了稻穀,打算靠江南總督的面子,尋幾家鏢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