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軍政調整】(為盟主“第二次睜眼看世界”加更) (第2/5頁)
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打得太難了。一群只訓練兩個多月的農兵,拿著非常原始的武器,面對幾百穿著鐵甲的家丁,頂著弓箭往前面衝,簡直堪稱是軍事奇蹟。
必須樹立楷模!
至於賜田,經過反覆討論,最終商量出結果。
不管是官吏,還是將士,獲得特殊功績,都可以額外賜田。
而普通百姓,抗洪抗旱,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每次出工都可以獲得積分,積分達到一定條件就能賜田。比如武興鎮,許多百姓就獲賜一畝地,那是他們靠勞動換來的。
但是,一個人的名下,最多能有一百畝地。
若達到這個數額,無論立下何等功績,都不得再賞賜田畝。可以升官,可以賞錢,就是不可以賞田。
臘月二十一。
趙瀚率領文武將官,從吉安府城西北門出去,兩百多士卒捧著烈士牌位跟隨。
真君山上的寺廟,年初開始動工,現在已改建為英魂廟。
廟,先秦時代已有之,乃供奉神靈或祖宗的場所,並非佛陀和尚們的專屬。
從趙瀚起兵至今,一共犧牲216位戰士。包括跟隨趙瀚冬季出兵,半路生病不治的,也都算作犧牲之列。還有激戰落入贛江,被沖走失蹤的水兵,也一樣屬於犧牲。
以前,烈士牌位供奉在永陽鎮,借用大戶的宗祠,現在全部搬過來。
遺體各自安葬於家鄉,英魂廟只供奉牌位。
一路肅穆,沒有樂聲,眾人踏雪上山。
也有許多百姓,主動跟來看熱鬧,見此情形倒是不敢亂說話。
來到英魂廟前,已有廟祝出來迎接。
寺廟中的無證和尚,早就被勒令還俗。有證的和尚,被集中扔去吉水縣的青原寺。
趙瀚對和尚、道士一視同仁,並不歧視哪個,前提是別做得太過分。
英魂廟的廟祝,是幾個負傷殘疾的軍人。他們全家都搬過來,田畝也分在真君山,可領到一份薪水,負責給烈士清潔灑掃上香火。
胡定貴此刻抱著一個牌位,是他的鄰居,也是他麾下的農兵。胡定貴沒有流淚,只是順著山路往上走,回憶著以前的許多往事。
其實也沒什麼好回憶的,這個牌位的主人,還經常欺負他,畢竟他是跟著伯父長大的孤兒。
此時此刻,胡定貴的腦子裡,只剩下那天衝鋒的畫面。
兩百多個牌位,被陸陸續續擺放在大殿。
趙瀚一言不發,只肅立在殿前,隨著廟